昨晚,王老师在看完我的《第一次试教》后,迅速召开“家庭会议”,清晰又干脆地指导我如何做减法。在和欣姐、黄政商量后,决定先把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做好,情境的创设和单元整体的体现还可以再继续思考。为了更好地诊断我的课堂,今天特地请老师来听了我的课。
做了删减之后的课堂,确实清爽了很多。
1.将诗歌和寓言文本放入预习单中提前阅读,感受不同,课前作为导入,干净简洁,亦能达成目的。
2.在学习如何“说明白”时,活动一的设计没有改变,但提供了表达支架,学生有了抓手,反馈起来不再零碎,教师语言也简练了些。经过昨天的试教,更加明确这一步的目的——除了知道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之外,还要知道“综合运用”的好处。今天在整个环节中加入追问“刚刚同学们都说到列数字能准确具体地说出太阳之远,为什么还要举例子?”通过这个质疑,学生开始“头脑风暴”,在这里,虽然一直到五六个孩子都发表意见之后我们才走到“终点”,但确确实实是能感受到学生在思考,这是今天感觉比较好的地方。有了这一步的引导,共同学习,学生在完成活动二的合作学习时,较为轻松。
当然,问题也还是不少。
1.单元学习任务不能作为这节课的情境使用,所以情境的创设仍然需要好好琢磨,而且就指向“介绍一种事物”,这也要为最终的小练笔服务,小练笔那儿依然是要思考的,是否可以给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有选择地写?还是就选取校园中的某种事物,给一段文字信息,进行改写,但不管怎么设计,都是要和前置的情境对接好的。
2.说明文的描述除了“准确、清楚”,还有“有条理”,有条理就体现在整篇课文的结构上,这节课虽然可以弱化这一点,强化“说明方法”,但还是需要落实的,所以在任务一,梳理内容时,因“太阳的作用”部分学生不易提取信息,所以可以将“动植物生长”作为示范,让学生提取课文信息交流,明天试一试,应该花费时间不多,这样在小结时就可以点明作者是从“特点”到“与人类关系密切”“有条理”地介绍了太阳,让我们知道“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至此,这部分目标达成。
3.第二点的想法,还源于我的一点思考,那就是这篇课文,在完成上一节课“单元整体识字与写字”之后,应该是一课时完成教学的。简单处理“作用”,这篇课文就不会给人留有“究竟上完了没有”的疑惑。
4.学生在学习说明方法交流效果(作用)时说得都比较到位,所以归纳说明方法的作用这一环节,显得重复冗余。
5.许多重要的语言是必须要点到的,比如导入部分,学生交流了说明文的不同之后,教师要提炼归纳“说明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学生交流使用了说明方法的效果之后,教师要归纳“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就是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说明白”。这是交流平台中梳理的重要内容,而交流平台恰恰是提取大概念的最佳途径。
6.课堂最后,除了出示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依旧是要链接生活,生活中的说明文,展示学校中的、家庭中的、社会上的使用说明文的图片,让学生在课下,多关注,多观察,也是为了完成单元最终学习任务之后,学生真正得以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埋下小小的种子。
以上就是今日思考,继续修改课件,明日继续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