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听说这句话后,特别注意不在人前数落训斥孩子的不是,而且不断的跟老公也重复。因为我们都曾经不顾孩子的感受,在人前就斥责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回过头来反思,发现孩子真的会因此而忘记了,为什么被训斥,只记得自己很丢人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今天和孩子老师探讨这个问题,有了更灵活的认识。到底是“公堂”上见,还是“私室”里聊,要因时因地而宜。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的方向,就不再多说,相信现在的父母,尤其是学习的父母,大多有清醒的认识了。说说另外一个角度吧。
孩子真像“小人”,学生也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如果长辈给足他面子,在他明显有错的时候,还要等到下来再私聊指出来,说是担心他的尊严,他极有可能是一开始羞耻心,感恩心……让他更愿意亲近你;但数次后,他自己也更在乎自己的面子,而且不会考虑到你的面子。好多熊孩子跟父母持有这样的态度不无关系。孩子熊在众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当然不是很好的做法;但是不理不顾,生怕限制了孩子体验世界,破坏了孩子的自尊感受,也是不合适的!
规则和惩罚也是必须的。交通规则是为了让人们安全行驶,如果没有了红绿灯和交警,不是到处一片混乱,人们上路要更加小心,更容易出事故吗?有人闯红灯了,有人酒驾了,就有处罚规则。成年人触犯了,也要受到惩罚。
有规则,懂规矩的孩子反倒更自由,更开放。因为他知道,哪里不能去,什么不能做,什么说了不合适,那么避开就行了。如果没有规则,就像上了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规则的马路,过度焦虑,不敢前行,生怕哪步走错,畏畏缩缩。
规则是或者可以说是价值观体系,是父母在生活当中一点一滴传达给孩子的。手机和电视传达的更多,如果父母放弃自己的职责的话。
孩子可以遵守规则,也可以不遵守规则。但是父母长辈要树立规则,遵守怎样,不遵守又怎样,都要有个说法,否则在孩子哪里就没有了尊严,也就没有了影响力。
樊登老师说“在孩子做对的时候教育孩子,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建立感情。”
在没有遇到之前,我做的完全相反。在孩子做错的时候教育孩子,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建立感情。这是有条件的爱的典型做法。遇见这句话后,我开始试着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教育孩子,也就是肯定孩子,帮助他巩固他的好习惯好做法。但是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建立感情我还是理解不十分准确。比如上次,小宝放学回家玩游戏,快该上学的时候才非要做作业,我怀着让他自己体验的念头,没有跟他生气,在他高度专注且匆忙完成了,要我带他走的时候,我带他走了。他很不好意思,而且低着头跟我说对不起。“妈妈你真好,我这么晚了还非要做作业,你也不打我。”“为什么打?你自己都没有做好,自己还很惭愧难过,到学校还不知道怎应对,妈妈怎么还要打你?!而且谁还没有做错过呢,下次早点做就行了。知错能改就好!”送他到学校门口的时候,他迟到一分钟。可是,当下看起来是培养感情了,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他又连着回到家,先玩游戏,快该上学才慌忙做作业,甚至不做了。
所以现在看来,孩子做错的时候,要惩罚,要建立感情,还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给他,让他不仅和你亲,而且能从观念上转过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这个价值观就是规则,建立感情是为了孩子能听你说,惩罚是为了告诉孩子规则,让他心悦诚服的内化规则。
所以惩罚的方法也有很多,要能很好的拿捏。可以罚他背首诗,或者讲一个故事,背一段经典,并解释。最好能选择应景故事让他讲,或者正好对症的经典让他背诵。然后就此交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至于要不要罚他做家务,跳绳,不吃饭什么的都可以灵活掌握了。
公堂上扬善,也可以公堂上规过。对于公众和社会都是很好的做法,对于当事者本人,应该秉着,公堂扬善不要长养冷傲,公堂规过注意避免过度伤害。另外,要持有开放的心态,大爱的心态,在时间维度上看待任何一个时刻在变化这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做好做不好的时候,好了就鼓励,错了就批评,再好了再表扬鼓励……当然好多时候是不用说话的,无论对错,环境还有他的良知就告诉他怎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