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下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微营销,社群,自媒体。慢慢也发现了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而这个思想的改变其实也源于凯利的“1000粉丝理论”,可以说他的思想帮助我中找准了方向。
(一)“1000粉丝”理论
其实1000理论告诉我们,只要你有1000个粉丝,如果他们愿意把1天得收入给你,就可以养活一个自媒体。如果上升到企业同样如此,如果有1000个企业认同你的价值,愿意支付给你一些服务费,那你的企业会过得非常滋润。
这样的思想还是不同于以往很多企业和个体商家的思想,他们总是在想尽办法获取大量流量。无论是电商平台,微商,网红直播都在为流量打破脑袋,对他们来说流量越大转化率也高。但高流量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流失量,更有些企业或个人获取了流量后根本无法完成转化,付出的成本也是是非高昂的。
(二)社群经济的应用
经过我的时间,1000粉丝理论应用到微营销领域更为合适,这也是普通人能去执行的。因为他没有非常高的门槛,需要一些坚持和一些你能提供的价值。并且不需要更大的流量,所以成本相对也较低。我们不需要想着如何寻找1000个客户群体,完全可以先缩小范围,先从100个粉丝找起。
当你拥有100个粉丝时,只要能从每个人身上一年赚取1000块钱,你的年收入就有10W元,虽然收入不是非常高,但是对于大部分来说还是客观的,甚至是可以让自己不错的生活了。当这个团队建立后,很多问题会员之间就可以自己解决了,你所需要的运营成本不会非常高。当然还是需要适当的输出价值,对每一个客户进行深度的服务,以此来增加客户的粘性。
这样的深度运营方式,会让你的客户流失率很低,并且客户会形成很强的信任,并把身边的朋友推荐给你形成转介绍。这样健康的模式之下,团队必然会慢慢壮大,未来可能会有200人,300人,几年的积累之后很有可能就形成了1000粉丝。
社群的核心并不是大规模引流,而是靠口碑获取高质量高粘性客户,这样的方式虽然不快,但是相比于微商模式健康许多,从长远来看,规模还是越来越大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的。剩下的就是想想我们应该输出怎么样的价值。
(三)社群的不同类型
根据我的经验,社群还是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服务型社群、产品型社群、兴趣类社群
每种类型的社群运营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而且也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的,今天在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只做一些简要的说明,服务型社群顾名思义,就是给予客户提供服务的,将顾客圈起来满足统一的需求。
产品型社群主要还是销售产品,核心就是产品一定满足功能性,客户用了必须有效果,不然无法进行复购,当然也可以把不同类型的社群相互结合,比如我的减肥社群就是服务型、产品型混合的社群。我们需要给顾客提供减肥咨询的服务,同时出售减肥产品配合使用。
最后一类就是兴趣类社群,大家可以有共同的爱好,比如车友会啊,动漫群啊,大家兴趣相投必然会有组织活动的机会,在这里挖掘一些商机也是可行的。
今天馆长只是抛出一个概念,以后会慢慢进行详细的说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执行力,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价值,然后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