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民族兴,文化强民族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文物和文化遗产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守住文明根脉,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活力。
以文育人,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中华文脉薪火相传,人才聚方能事业兴,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永远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泉州,现有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南音、提线木偶戏、惠女服饰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固本培元,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加大培养新一代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但目前,大多数青少年文化传播者在面临选择专业时,会半途而废选择其他专业,在这类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上看不到前途和未来就业的方向,从而造成从小培育的人才大量流失。针对此,政府要做好人才对接工作,对接好优秀人才的就业创业工作,让文化传播者在新时代可以发光发热;同时要增设大学相关专业,加大对这类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
守正创新,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动”起来。文物和文化遗产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但目前由于南音、提线木偶等戏剧表演枯燥无味,现代大多数年轻人心态浮躁,无法静下心来欣赏古典的韵味之美,这使得文化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动”起来,以故宫博物馆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守正创新为学习榜样,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题材样式上不断拓展、在制作理念上不断创新,善于抓住公众眼球,让公众走近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齐驱并进,让文物和文化遗产“走”出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独守一隅,要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文物和文化遗产“走”出来,联合政府、企业、网络媒体等多方融合协作,利用传播方式的多种路径,抓住新媒体碎片化、移动化、社交化等传播特征,将节目信息和当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相结合,扩散到网络社群中去,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表达形式更灵活亲切,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和接触到全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新时代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事业前景广阔。通过以文育人、守正创新、齐驱并进等多个方面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让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