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主题摄影训练】
主题:建筑中的音律
摄影:陈敏
贵州师大美院18摄影
下面组照片,是在我们这边水西公园拍的,所以大多是亭子。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内部都保持着一些“中国风”。只可惜由于疫情期间,屋内是关闭的,游人不得入内,所以我只得在外面游荡了一下。
水西公园位于黔西县城内,以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为明武宗正德年间)修建观音阁为基础,民国初年改建为公园的水西公园,位于县城东面的狮子山麓,占地6万平方米。园内于元代葬有彝族女英雄奢节的衣冠墓,悠久的历史沉淀,在园内留下了观音阁、正德残钟、观文塔、乾隆御赐尚书坊、道光年间吴嵩梁寺碑、观音阁碑、东山寺诗碑等的古迹文物。解放后,公园经不断修缮,新建三角亭、去思亭、半山亭、荷塘石桥、鱼池、杜鹃亭等建筑。山环水绕,古树苍劲,幽静而雅致,“每逢花前月夜,高人雅士游咏其中”,是一处既可休闲娱乐又可观瞻历史的旅游地。
水西公园按照生态、大绿、自然、低碳、精致的设计理念,建设“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富有地域特色的新津派园林代表作。水西公园建设汲取天津园林文化中的精粹,在总体空间结构特征下,在关键点位布局建设藕香榭、屋南小筑、侯月舫、数帆台等21个园中园,景点以新中式风格为基调,突出了“黑、白、灰”的优雅色调,“轻、雅、秀”的建筑体量和“情、神、趣”的园林意境,可为市民游憩、文化展示和科普宣传提供丰富体验,使公园成为有生活、有生机的城市舞台。
观音阁:始建于明朝,是黔西水西公园的前身,曾遭数次兵灾,毁于大火,数毁数修,最后一次修复于民国初年,经本县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姜磻溪先生经手复修,开放游览,观者甚多。后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增加设备,扩大景点,改为“水西公园”。究竟建于明朝何年?碑文失记。有人根据现今尚悬吊在观音阁侧面“残钟亭”内的“正德残钟”推考,至今已有500余年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善男信女在观音阁举行观音会,烧香,吃斋饭。
庙本身的古风建筑,保留了从前的味道。前面的国旗,又燃起了对祖国的热爱。
登高远望,延山而上建造的庙宇一排排,给这个城市增添了一道风景。
隐于市场的茶室,居于林中。
处处雕龙画凤,写满了吉祥如意之类的祝福话,很是感人,也能看出来工匠在造桥时候用心的程度。
台阶上铺满了落叶,很少有人过去。
建于水上面的一座石桥,很别致。
想起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保留了古代建筑的标志。
建筑很多,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感受也不同。这就是我找到的建筑中的韵律,那么你们的眼中又有怎样的音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