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公益讲座。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开篇写道: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我是带着疑问去听这场关于美学教育的公益讲座。艺术这一门类对于现行教育制度来说尚处于尴尬领域,更何况让一群边缘地带的孩子欣赏阳春白雪。
想起前不久考雅思口语老外问我:艺术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我未经思考说了些自己都觉得麻木的答案,诸如激发想像、塑造人格、陶冶情操之类,虽然没错,但没有温度。
让我意外的是主讲人,一位坚持执教农村儿童艺术十多年的老师,采用心理疗育法,从学生画作分析孩子性格问题,并摘选《圣经》里的故事和《山海经》部分内容让孩子在听神话的同时张开想象的翅膀。看着PPT中这些社会边缘孩子们的画作,有的笔触稚嫩、有的手法专业、有的用色大胆、有的谨小慎微,并且看到某些孩子经过心理调试后的对比画作,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正一点一点渗入阳光。
或许画笔的渲染带给心灵释放的同时,也能给绝望的现实一点色彩的关照。
我借他人之口问出了心中疑惑: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一个人坚持去做艰苦不易之事,仅仅因为爱心?
主讲人很平静地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各自很舒服的生活方式,我对物质要求不高,做事之前如果提前将事情定性就会产生疏离感,我就在做平常的事情。”
如果自认为是伟大之举,也就不会平静的行善。
最让我震撼的是一组黑白镜头,名为《白色之歌》和《无歌之歌》的纪录短片。
画面发生在贵阳大营坡的一片荒冢,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清明节,他们站成一排夹道欢迎前来扫墓的人们,招揽着他们的“上帝”,如果有幸被选中,那么当天就能吃顿“大餐”。
接到生意的孩子们麻溜儿的上蹿下跳——除杂草、挂坟飘、漆碑字,为顾客铺垫好祭拜仪式。等人们一走孩子们变一拥而上哄抢着坟前的贡品,运气好还能拾到一两个手机。
看到这里我便想起《孟子·离娄章句下》的幽默故事,“(良人)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奈何别人的祭日就是他们的儿童节,也是他们的餍足之道。
孩子们开心的在坟头嬉闹,男孩儿们在镜头前做着凶恶的表情,竖着中指,自以为酷炫,女孩儿则披着亮晶晶的祭物,好像穿着美丽的新衣。其中一个男孩儿叼着烟,骚着头发对摄影师说:“明天赚了一百万就分你……二十万!你看我对你多好!”
镜头外的我们和他们一起笑着,只是眼角泛泪。
没有人来祭祀的时候他们就靠在斑驳的坟头上望着远方,好似一个个行将就木之人呆呆地看着对面车水马龙的五彩世界。
这片荒冢的守望者守望的是别人的亡灵还是自己的灵魂?
当太阳又一次升起,在坟头和墓碑的西侧,拉出一道道长长的影子。斑驳的光影之间,又一次涌动着孩子欢快跳跃的身姿。这幅色彩绚烂的巨大城市立体美图,仿佛永远也甩不掉那坟头上幽灵般的黑白灰......
你我都不希望孩子们是刚才那首诗的结尾: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