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成长之路是充满艰辛的,从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每一个环节都有着随时夭折的可能。
如果它的生命力不够强,它可能就发不了芽,成了一粒发霉的种子,生命便在起点结束。如果它的竞争力不够强,它就会成就了伙伴而牺牲了自己,成了农民伯伯手中那颗多余的秧苗,被拔离土地,而失去生存的机会。如果它的意志力不够强,它就很难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和骄阳炙热的考验。这是一个炼狱般的煎熬,它要成熟,这是必经之路。如果它的耐力不够强,它就无法从起点跑到终点,从春跑到秋,每一季都是一场考验,播种、发芽、出苗、拔节、抽穗……直到成为一粒新的种子。
到种子的完全成熟,每一步都是走在风险上,有些因素它是完全没有把控力的,它只是不停的追赶着时间,追赶着节气,不让自己落下。一旦哪个环节慢了一步,它就失去了借助节气的力量成长的机会,它就比兄弟姐妹们矮了那么一截,不够丰盈,成了那粒特别瘪的种子,一生缺了营养,注定备受挤压。
待到秋收的那一刻,成为新种子的它们,是欢愉的,欣喜的,它们终于经历了风雨的历练,成熟了,它们为了重生的自己而庆祝生命。但这只是它们成功的一小步,它们还要再次经历,从种子到生命果实的转换。从一粒粟到一粒米,被筛选、脱壳儿、清洗、晾晒、包装、运送……它们的生命再次发生转变,从一粒米到成为一粒煮熟的米饭——成为新的生命体,去成就另一个生命。这粒种子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它的功德就此圆满了。
小时候,爸爸永远是那个最后吃锅巴的人,我一直不理解他,明明还有饭不吃,为什么把锅刮的一粒米不剩?就连掉在餐桌上的米也要捡起来吃了。经历半生后,我终于懂了,爸爸知晓这粒米是一个生命,知道它是如此来之不易的到我们的嘴里。每一粒米,都是带着使命而来,你吃了它,才是成就了这一粒米,让它最后一步圆满了。
现在,我也传承了爸爸的锅铲,成了那个最后吃锅巴的人,而且吃的很干净,不放下任何一粒米。因为我懂了,米从种子到此而来的艰辛。我从内心尊重一粒米的生命价值,并感恩它成就了我的生命,并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