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学习孟子第五十三课--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Alice的分享如下:
闻: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思: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昏昏是昏昏沉沉,使人是让别人改变成,改变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比如说教育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结交正人君子的朋友。正人君子是如何炼成的?昭昭又是如何炼成的?如何去结交圣人君子呢?如何与他们共事呢?自己往昭昭的方向去走,才能够影响别人往昭昭的方向走。自己如何去达到一个昭昭(贤者)呢?第一步知真心种圣贤种,从种下圣贤的种子开始走起,要立志而勤学。真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每个人都一样,圣人跟我是一样的。我们因为没有用出来,是凡人。圣人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志不坚。求则得之(求自己与圣贤无二无别的真心),舍则失之。我们自己的真心有无穷的智慧宝藏。万物皆备于我矣。钥匙就在经典中。拿十万个为什么对自己展开剖析,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曾经我们都很自负或者自卑,随波逐流的活着,从圣贤处,从经典处得到的智慧,勇气,觉察来分析。有了这个觉察,种子就生根发芽了,面对对和错心是平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根的养分。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可以影响根的吸收。但是看我们觉察到什么?觉察因缘,把好的提出来,不好的放弃掉。主干开枝散叶就是智慧,变成了我们生活汇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道不远人。烦恼即菩提,智慧在烦恼处,阳光在黑暗处啊。先相信,再明理,再去做。一边明理一边做。自己的阴暗面慢慢散去,就开始昭昭了。
修: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才能使别人好。身教大于言传。
子衿的分享:
闻:贤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思:贤人先自己修炼成内心清透坦坦荡荡的君子,才能影响别人争做有德之人。
修:多向圣贤之人学习,如历史上的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等开明贤皇,内观自己的不足,多学圣贤,增长智慧。使自己增长昭昭之心,从而也能影响身边人走上学习圣贤之路。以实际行动致敬圣贤!
艾婷的分享:
闻
«孟子•尽心下»二十章
孟子曰:"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关键词: 贤者,今,昭昭,昏昏,使人。把以前的我们学习圣贤的榜样和今天我们的做法作对比,前后"使人昭昭"没有变; 前者"以其昭昭",后者"以其昏昏", 方法变了。
昭昭: 太阳升起,天地被照耀,万物(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都在阳光普照下;
昏昏: 阴暗面,昏暗。
使人: "使",从 "人"从"吏", 意指用人。影响身边的人,让别人改变成昭昭的样子,共同做事情。比如,周王用姜子牙,尧舜禹用身边的贤臣.......。
使人昭昭: 影响别人变成光明坦荡的样子,和这些光明坦荡的人共同做事情。
思
人如何从昏昏变成昭昭?君子、有能力有德有才的人为什么能够与自己一起合作?圣人昭昭;
贤人昭昭。如何炼成?
一.昭昭: 还未到达圣人境界,贤人。自己往昭昭的方向去走,才能影响别人往昭昭去走,自己昭昭才能和昭昭的人共事。从种下圣贤的种子开始做起,立志做圣贤,从凡人走向圣人。
由昏昏走向昭昭: 第一步: 知真心,种下圣贤种。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在于圣人的心调服了自己的妄心,用出了自己的真心,明白天理,与天道合二为一,而不是和自己的欲望、虚伪、妄心在一起。有真心,用出真心,成就圣贤志。明白这个道理,产生信心,相信自己和圣贤在本质上是无二无别的。相信圣人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志不坚,昭昭的第一步揭开了心理上、思维上的误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求是求一颗与圣贤无二无别的真心,而不是去求圣贤本人,不是去求某种神秘存在的好像可以掌握人的力量,信心的根源,也是走向昭昭的第一步。知道原来天上有个太阳,我们心中也有个太阳,知道太阳有被乌云遮挡的时候,我们心中也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的心中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乌云早被他们的强烈阳光照散得无所遁形,我们要做的也是这样一件事情。
第一步,要明白我们走向圣贤之路,依靠的是我们的真心。比如想做生意要本钱,借钱?赚钱?还有一种方法是告诉你,你家有一个保险箱有上亿元,我们会相信家中有上亿元的保险箱吗?有钥匙打开保险箱吗?乍一看,更多的人是老老实实上班挣钱。家里保险箱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一颗真心,有无穷的智慧宝藏。
二. "菩提自性,本自清静。菩提自性,本自倶足。" "万物皆备于我。"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每一个曾经的圣贤都在表达这个意思,有智慧的人通通找保险箱。如何找?方法有二,第一,打开保险箱的说明书就在经典里面,佛家,«四乘地»,«苦极灭道»,«十二因缘»,«金刚经».......都是一把一把的钥匙,一条条的指路标,引人往前; «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 不但有地图,我们还能看到他们是如何从凡人走向圣人的。看经典,佛陀的故事,孔孟的故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修行过程,去体悟,长期熏习。第二个方面是在自己的层面,圣人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去做。还要拿十万个为什么对自己展开剖析,更加客观的对自己展开剖析,更加客观的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曾经的我可能很自负,也或者很自卑,如果没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反观自我,大多数人是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活着。跳出了自我,认认真真地看着这个自我,发现这个陪伴自己这么多年的我,发现这个自己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有更加真实的面目,有好有坏,有宝藏也有污垢,客观真实面对自己,改造自己。从经典、从圣贤得到信心,得到智慧,从对自我的客观认识中,得到觉察。觉察,就是我们的真心、圣贤的种子生发出来的根,发出来的芽,觉察吸收养分,面对对与错,心是平的。觉察是我们的真心发出来的根,根是要吸收养分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养分,好的事情,有真心的种子发出来的觉察,我们面对好事情是感恩还是傲慢,是反省总结还是肆意索取,生出来的觉察的根能够就着事情让德行长养; 遇到坏的事情,觉察因缘,看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觉察到心有没有气馁。觉察是非常敏锐的站在第三方看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加以分析和判断,最后把好的吸收进来变成养分往上浇灌,长出德行的主干,不好的事情放下去继续把它化解掉。智仁勇是德行的主干,主干再往上开枝散叶,变成我们真正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智慧。"道不远人",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现实中的一棵树可能要长很多年。当我们的智慧还没有长出来时,很难做到圣贤的种子生发智慧,进而长成主干、开枝散叶。但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就看我们是否能坚持探究,当下的一件事情 可能就可以把智慧用出来,如果不经常探究,即使学习很久,智慧也长不出来。"烦恼即菩提",智慧在烦恼处,阳光在黑暗处,哪边黑暗哪边才需要阳光。太阳需要阳光吗?不需要,太阳自己就显光。长出来的枝叶就是生活中的智慧,这就是一条我们走向昭昭的路径,先相信,再明理,再有行动力去做。一边有行动力去做,一边明理一边做,智仁勇长出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彻底贯通,真心徳行,生活中的运用,智慧的产生,各种人际关系,各种事相能够串起来时,我们的思维很清晰,不再有那么多迷惑。十万个为什么就有了答案,自己的阳光生出来,自己的阴暗面慢慢被照射掉,慢慢的全部散去,自己就昭昭,因为自己昭昭,看到别人的状态是昏昏的,我们就能够给别人指路,给别人影响,带着别人前行,叫做使人昭昭。自己走过来了,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走过来,只能叫做纸上谈兵,理论派,没有实战经验,不行。自己昏昏有没有可能使别人昭昭?有可能。六祖慧能大师"因无所住而....",自己是在学习还是好为人师很关键,好为人师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万万不能,行不得。要用自己切身的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其昭昭,使其昭昭,用实修带动实修,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我们修的方法,而不是用言语道道去与人谈玄说妙,这样毫无益处。用实修,让自己的圣贤种子生根发芽,长出德行,长出智慧, 也能让别人能够成长。
四. 如何与有德行的人共事?
你有德行,才能与有德行的人共事。如果你没有德行,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很难与你共事,因为能量场不对应,聚不到一起 。自古以来的帝王,大权在握,不愁吃穿,可是有几个帝王能够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呢?太少了,所有人都是用权术权谋,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历史上能够做到以德服人的皇帝屈指可数,汉朝的汉文帝(开创文景之制的汉文帝),宋朝的宋仁宗,明朝的明教宗朱义堂 史学家对中国的帝王能称得上仁德,能称得上贤者的评价,能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他们的朝代风雨飘摇 ,国家经过很多年的战乱,前朝皇帝或者穷兵黩武或者昏庸无能,他们面临内忧外患,他们并没有选择前辈的行事做法,而是用自己的仁德去感化,迅速聚集 一批忠义贤良之人 ,使国家转危为安,欣欣向荣。汉文帝二十四孝的故事名垂千古。每当看到这些历史故事,由衷的感叹这些帝王都做不到,也难怪我们百姓能做到。人对于道理知道那么快,却束之高阁,不去认真运用,因为认真运用时,有一个强大的敌人一一欲望,欲速则不达。
修
通过自己在自己身上做到昭昭,在速度与欲望面前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希望用实修带动实修,用生命影响生命,当遇到难处理的事情时,少用一些权谋,多用一点真心,当事情来临时,才有机会突破自己、提升智慧。当问题来临时,就是阴暗面,更是让自己昭昭的时候,不要退却,用真心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们就会走在真正的自度度人的路上,永不退转,必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