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被爆在家中自杀身亡,年仅26岁,自中学以来,她一直接受着各种各样的精神治疗。结束生命前的8天,她曾为自己的处女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成功出版而接受采访,采访过程中隐约透露着这部小说似乎写的就是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房思琪在13岁那年遭受补课老师的性侵犯,然而父母在对其性心理教育这一方面是缺位的。
看到这则新闻感觉很惋惜,多美丽的一个姑娘,她在网上所有找得到的照片都会让你觉得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清纯女孩,就是这么一个女孩,却选择了一种令人可怕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不,我可能错了,这种方式也许对我们来说是可怕的,而对她而言却是自由的象征。
网上说她之前得了重度抑郁症,也有说她自童年被性侵之后得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年被疾病困扰,最终选择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
我看了新闻,脑海里跳出了一个问题:
世界上有很多受苦难的人,但并不是所有遭遇不幸痛苦的人都会选择自杀这个方式。抛开她的疾病不谈,抑郁症或者是PTSD确实是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极端行为,但是,为何十几年过去了,她看了这么多医生咨询师,却依旧陷在精神创伤的泥沼里而无法自拔?
也许你也会有如此的疑惑,不是吗?
学习心理学或者心理咨询的朋友会知道,大部分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基础”。
说人话就是,“童年怎么过的,会决定TA用什么方式看待世界、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继而看待自己。”
林奕含的童年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她的小说中能看出,父母对于性教育这件事的看法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性教育,只有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那么意思是不是说 -- 你是小孩,你不需要性,所以你连接受性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都不需要有。
看得出来,小说中的父母很羞于和女儿谈论这个话题,“你不需要”的背后似乎也透露着这样的责备:“你不能有这念头,这么小就想性的事情,是羞耻的,是一件道德败坏的事情”。
这和很多父母的论调出奇地一致:
- 你还晓得疼,活该被打,谁让你去打架的?
(孩子:打架是不对,但难道被打了我不能感觉疼吗?你根本不关心我。明天再去打一架。)
- 你还晓得哭,自己平时不好好学习,现在不及格了吧!
(孩子:我已经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很难受了,你还要折磨我,那我以后不难过了,随它去)
- 你小小年纪就敢去恋爱?!你不听我的话,你被男人骗了不要回来讲,我才懒得管你!
(孩子:如果我真的被男人骗了,我还敢说吗?)
经过了以上种种之后的某一天,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 来,你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保证不骂你。
(孩子:相信你才怪)
我们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远离孩子的,不是吗?
都说父母的修行就是最终与孩子分离,分离的时候充满着对孩子的爱和信任。但是很可惜,以上的分离不仅家长和孩子在生理上分开了,越走越远了,而且在精神上基本孩子一去不复返了。今年2月初刚开学那三个从大楼上一跃而下、希望就此抵达天堂的孩子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在寻求“解脱”呢?我很好奇,桎梏他们的究竟为何物。
我们这些常人,在世间活得好好的,其实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我们认为自己挺不错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总体上还是挺好的,这是支持我们好好活下去很重要的信念;
其次,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也让我们觉得我们挺好的,比如我们的家人,比如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其实也有挺多缺点的,但是他们关心我们,最关键的是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让我们觉得-- 我们自己挺好的。这是支持我们好好活下去的第二重要信念。
有了以上两个基础,我们发现周围的世界虽然有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但是总体还是挺好的;人生虽然也有诸多令我们不满的地方,还有很多坑、很多坎,有时竟然还需要历个劫啥的,但你看,我是个挺好的人,周围的人更令我坚定了这个信念,所以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点吧!过了这道坎,风景依旧美妙。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支持,才会有“好好活着”的信念。最初的支持来自于父母,父母的支持给够了、给足了,孩子长大后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才会更强大。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一辈子提供给孩子心灵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我们来想一想,当一个孩子做错了事,首先得到的便是批评和指责,甚至嘲笑和怒骂,那么“支持”在哪儿?心灵成长又以何为继呢?孩子一路走来,犯的错多了去了,如果桩桩件件我们都要去纠正他、都要去教育,时间长了又有谁再愿意接受教育呢?
回想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闭嘴?是不是在对方态度恶劣,并且对你毫无怜悯之心,或者借着他的权威数落你的时候?你选择闭嘴有的时候是愤怒,但也许更多的时候是心寒。
有些人没法像我们这样好好地活着,因为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两个信念:
1. 我不好,很不好,非常不好,我是个不可救药的人
2. 整个世界都放弃我了,我说吧,我有多不好,令整个世界都在失望
如果当你一觉醒来发现回到了侏罗纪,别告诉我你会学鲁滨逊一样扎个茅屋生存下来,因为你挣扎了一段时间就会了解事实的真相:这里除了恐龙,你还得等大约1亿9千700万年左右,才会出现你的同类。即便你逃脱了恐龙大脚掌的碾压,而且使用了人类所有能想到的办法获得了食物,但在你有限的生命里,这个星球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你,没有人了解你,凡是发现你的都想吃了你,你的感觉是什么?会不会想着赶紧见上帝,情愿投胎到现代比较好?
人活在世界上就是凭借这一丝与世界的联系,和家人的,和朋友的,和自己的。关系有多牢固,有多成熟,我们活得就会有多好。
但是面对幼小的孩子,我们却经常忘记了在亲子关系中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忙着学习各种技巧、招数去对付孩子,解决一个个其实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难题,然而有时候一不小心,我们便切断了这一丝一缕的关系,继而把孩子推向了侏罗纪。
假设当年林奕含在遭遇可怕事情之后身边就出现强有力的支持、或者在她未遭遇可怕事情之前,在她更幼小的童年,她的任何错误都会被原谅、都会被当成成长的资源来利用,那么也许,等待她的便不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深渊了。
最后,借用这位凄美的姑娘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与见到此文的所有父母共勉:
让我们一起努力,愿这个世间不要再有房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