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个鞋子推广的故事吗?两个人都作为卖鞋的推广员,去一个不发达的地区进行推广。第一个人,面对没有鞋子穿的人群,立马回到公司向上级报告,“我们在这个地区没有市场”。第二个人,面对同样没有鞋子穿的地区,想到的是我们可以开展新的市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叫做《隐性逻辑》。分三个层次,向我们展示了改变思维的重要性。
错误的日常逻辑。
每每到了年底,放假回家。父母们不是劝你找个好人结婚生子,就是希望你拥有一个稳如泰山的工作。比如考上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啦这种样子。
他们总觉得你每天做销售跑业务,虽然拿的多,但就是不稳定。考一个公务员,拥有一个铁饭碗,一辈子不愁啊。
可事实呢,首先公务员并不好考,其次就算你考上公务员,也不代表你可以喝茶看报的度过一天。也需要加倍的努力,努力的程度也不会次于你做销售跑业务时的状态。
很迫切的想把父母日常的思维逻辑改变一下,那有没有解决的方案呢?
第一、初始因素。
当你遇到这件事时,你优先考虑。它的源头是不是正确?比如就像你要考公务员这件事,你从小到大,书本一眼都看不进去。书也不仔细看,题也没认真做的就去考试,又怎么能考上呢?
第二、注意自己的情绪。
最近的网剧都特别火,侦探类型的《白夜追凶》和《无罪之证》,还有Tvb的《使徒行者2》。
剧中主人公关宏峰的弟弟。成为了通缉的罪犯。我们常有的思路是,作为警察的哥哥,就一定要大义灭亲,抓住嫌犯。在这部剧中,并没有我们观众常有的思维。他就是和常人一样,他也会包庇自己的亲人。
这样就会让,观众能看视觉的,耳目一新,和以前的不一样,其实只是没有沿用平时的日常逻辑。
而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关宏峰,当知道自己弟弟,成为通缉犯时。他做所做的是,冷静思考这件事情。直到最后分析出弟弟确确实实是被人冤枉的。
你的标签卡。
人们都说每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呀。大部分人会根据,你给他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你之后的行为。就算你之后做得再好,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差,你在这个人心中的评分,一时半刻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还是这部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弟弟是一个玩世不恭,混迹于酒吧夜店并带有一点痞里痞气的人。
那样一个人,在被认定是通缉犯时,大部分人的感觉会是:“平时我看他就不像什么好人,怪不得呢,原来是犯了法啊”。
这个角度来看,这就是给对方贴了一个标签。当然随着剧情的推展,我们慢慢发现,尽管,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但是并没有干犯法的事情。
有人会说了。我很容易给别人,贴上这样的标签,那我想解决,该怎么做呢?
第一、仔细观察。
依赖所谓的直觉、第一印象,来给任何一个人贴标签。这样是不严谨的,我觉得是观察这个人是不是和你所认知的是一个样子。
第二、有意识的思考。
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而不是只单纯的想到,“应该”、“大概”、“好像”这种词语。
聪明人的僵局。
小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老师这样说,女孩子呢,心理和智力都成熟的早,男孩子成熟的晚,所以女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会很好。等上了高中呢,反而是男孩子成绩好。
可事实是我们都被这样的言论欺骗了,我当时所在的班级前几名可都是女同学,同样年级的前几名也是女同学。
这就是你自己欺骗了自己,总会以为你很聪明,可以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可学习是一个掌握方法应用方法的过程。
减少关注事情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比如多做几个题型啦。
不要过于在意结果,这次的成绩不好,就是给你下一次的完美做准备。
所以改变思维,改变行为方式。
参考书目:《隐性逻辑》[德] 卡尔·诺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