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引流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明确引流目的
明确引流目的,要清楚这次引流是为了聚集粉丝、社群宣发还是产品变现。
如果是初期引流,最好不要急着变现。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都是未知的,先培养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再去变现。否则用户对你的印象就会是“卖货的”。
如果是为了宣发,那就要保证正常活动有多个值得用户转发分享的点,包括话题讨论,合影拍照,文字分享,转发积分报名,都要让用户的分享有理有据好操作。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转发,有意思的文案值得转发,社群讨论的话题值得转发,铺天盖地的红包雨也值得转发,转发截图送礼品也是理由,还有实时发到群里的高质量的活动照片,你要勾起用户转发的欲望,然后把便于用户分享的路全都铺好。这样一来,用户总有想转发的时候,而且还不止转发一次,但要注意的是,强制转发最多一两次。
如果是为了变现,那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用户基础是否到位,所提供的变现条件是否具有吸引力,变现产品是否经过测试,针对哪部分用户进行过测试。
二、踩准引流时机
很多时候社群的引流有运气成分,我们需要分析这些规律,把快速传播的几率提升到最高,其中踩准时机是必不可少的。
常规的时间把控,在于对用户时间安排规律的了解。要知道事件推出时受众在干什么,内容是否能够有效传播到位,具体到发公众号的时间,不同时段推送不同的内容。这些日常信息都需要对用户做深刻的调查,并通过多次尝试进行总结。此外,要考虑特定时间的特殊效果,比如:360浏览器当初大规模宣传的时候,抓住了过年前的时间,过亿人要定火车票,以更有效地抢到火车票为宣传点,迅速打开市场。选择时间还要有备选方案,预期的时间可能会受到其他场景、话题的冲击而不合适发布,考虑前后时间点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节假日之前的几天不适宜搞大活动,还包括季节、天气等因素的考虑。
三、找准引流人群
如果你在宝妈社群发“XXX剃须刀打折了”可能很难引起关注,但是你发“快告诉你老公!这样的剃须刀有XXX风险!”,然后把剃须刀广告植入放到最后,或者仅仅做一次剃须刀的讨论,大家就会都记得剃须刀的事,之后再做几次相关的分享,就可以推广剃须刀了。这是想说,你要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什么最能引起用户的注意,什么最能戳中用户的痛点。你要找什么样标签的人,就得做相关的内容。
不但如此,还要对引流的人群做合理分流,保证聚在一起的是有高度共性的人。粉丝不精准,大家就不能同频,即使聚在一起,也没有共同语言,很难形成社群,更很难有后期的转化和社群运营的效果。其实说白了,虽然说社群的发展,需要一定规模的粉丝基础,才能形成较大的社群势能往前发展。但是,社群的粉丝重点在于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社群运营,也就是把味道一样的人聚在一起同频共振,所以引流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其实很多人一上来就误入歧途,甚至是用买粉丝、骗粉丝来引流,看似流量很大,却是费力不讨好。
四、明确传播法则
传播法则说的就是两个引流的关键点:撬动中心结点和引起读者共鸣。这在文案编辑、活动策划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
1、撬动中心结点
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中心结点在传播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阶层的人当中,都有一部分特别擅长交际的人,这些人就是社会的连接者。9互联网的发展也在逐步趋向以人为中心,自媒体的集中大爆发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社群本是人的集合,因此在人群中找到结点至关重要。当我们考虑传播信息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通过这些结点进行有效传播。无论是微博大号,公众号大V,还是有一定资源的人,抑或是社群中的KOL都值得被重视。
除了邀请他们参与社群活动,还可以发挥他们在社群的活跃作用,通常他们说的话更容易吸引社群成员的重视,如果合作愉快,他们的主动分享和推荐通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合作资源。
针对社群成员里有话语权的用户,要主动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及时沟通并给予一定的权限和奖励,让他协助活跃社群。如此一来,不但牢牢抓住了这个核心用户,还抓住了围绕在这个用户身边的一群人。
2、引起读者共鸣
引起共鸣的例子太多,大部分疯传的内容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咪蒙的《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就是典型的例子,里面暗含的道理是:读书有用吗?不读书的人也有用啊。
之前刷爆朋友圈的《2000万人假装生活在北京》也是如此。其实吐槽北京生活不易的说法早就有了,这里换了一种说法,再次强调了这个痛点。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也是如此。
你要知道你的用户对什么最敏感,他们的生活有多少这样的痛点。
孩子择校难算吗?
我老板是个傻X算吗?
减肥没效果算吗?
诸如思乡、情感话题、职场生存,都是极易产生共鸣的话题。
你要和用户多交流,走到用户的生活中去,才能了解他们,而不是“大降价”“跳楼价”的刷屏。锤子手机罗永浩说过一句话:我不是为了输赢,只为认真。其实锤子手机真的有很多缺陷,但这一句,只为认真,认真,就是一种范儿,这种气质,也引起了很多气质相同人士的共鸣。
能够引起共鸣内容,都是包含真挚的感情的。传统的品牌像德高望重的长者,现在的品牌像无话不谈的知己,得投脾气才有的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