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到家比较迟,早上容易睡过头。好在是可以有这样奢侈的机会,能够舒坦的睡个回笼觉,这是我们比孩子幸福的地方。
如果是我读书的时候,我真的很难想象,小学生的作业,原来那么多要写到接近夜里才能结束;初中的孩子黑眼圈儿厚厚的一层,面对学习心里满是委屈和不情愿。高中有压力是正常的,是该有压力的阶段,但是如果小初阶段不能“善待”自己,那么高中会是一场噩梦,大学将是遭恨的目标,就会有人说“我不考大学又怎样,讨厌那些大学生”。
我以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以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该怎样体现。
我以为在学校是一个可以受到尊重的地方,不是造就机器人总动员的工厂。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也不可能平等,所以老师和学生也不可能平等。但这也不影响作为一名老师,在内心深处留一份尊重给自己的学生。有时候,“老师”也只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成年人总是用“自以为是”的道理把孩子批判的“一文不值”,那么批判人自己呢,会觉得很“爽快”,还是很有“成就感”?都不会,这样只会让自己“更生气”。所以成年不代表成熟,年纪不代表能力。
“老师”是越教越老,“学生”是越长越大。将来他个头会超过我,成就会盖过我,那时候我希望我内心是骄傲的,他们内心是感激的。自己的学生们长大以后还能从“认可和感激”的层面记得住自己,这才是老师莫大的荣幸。
我有一个学生,跟他第一次见面,我们交谈的内容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意义。我是教英语的,所以讨论从英语开始。
关于英语,它是一门语言,只是一个工具,但却是神奇的工具,它可以打开另外一扇门,也就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学它是为了知道更多人的想法,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为了从另外一棵大树上摘取不一样的果实。
关于学习,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到我们这个时代,要学习的内容数不胜数,但是每个阶段都有它的阶段目标,作为学生,把课本的知识全部消化,这是学生的终极目标,知道这个,就够了。
关于意义,知识改变命运,不仅仅是从将来你的社会身份出发来说明问题,而是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来体现。从小到大的学习就是学的这个,小故事大道理,从历史到政治,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体美劳都是有用的,“有用无用”,长大了就懂了。
他问我,“老师你这样教学生,不怕他们将来比你厉害吗”?
“我求之不得!”
我希望我的所有学生成绩都要好过我。这就是老师的“成就”了,成就了自己作为“教师”的意义,更成就了学生的一生。
初高中乃至到现在,我都还在唱“隐形的翅膀”,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翅膀,都想飞得更高,更远,只不过,在翅膀还在积蓄力量的时候,我希望的是学生们自己不要认为这是禁锢,而家长和学校的老师们更不能直接就禁锢了孩子。
孩子们想飞,家长的日子也不好过,自己的工作要做,孩子的学习也要费心,劳心劳肺还不一定有成果,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回归初心吧,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学校?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生养孩子的目的又是什么?
大家都说这个社会很浮躁。
我不这么认为,人生目标是明确的,所以绝对可以过得不紧不慢。如果作为老师,我不能妥善安排自己的人生,凭什么来教孩子们规划学习和生活?
我可以辛苦熬夜,就算是备课到通宵,那也是我回家后的“自我要求”,我想要我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所以孩子们和家长们,学校的老师们,辛苦都是“自找的”,这个“自找的”背后,是主动安排,还是被动接受,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心态。
本来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可以自己主动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可以让孩子们的翅膀更加坚硬。孩子开心,家长也会开心,但反过来,开心的家长怎么会没有开心的孩子?乐观的老师,怎么会有总是压抑的学生?
即使竞争压力再大,也要是良性循环,社会进步快是好事儿,难不成现在还有人去过冷兵器时代的日子么?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岁月匆匆,只此一回。学习进步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确实是不能强求的事情,先给孩子一个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