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
——《读者的功能》
三年三班 王雪
文中的卡斯塔尼翁是西班牙内战中的陆军上尉,一个胜军英雄却对战败者诗人的诗,如痴如醉,通宵达旦,一读再读,甚至为此选择退役,是什么吸引他如此?是诗人的文字吗?那么为什么不叫作者的功能,而叫读者的功能。
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电影《死亡诗社》中有这样一句短评“当一个死水般的体制内出现了一个活跃的变数时,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对面。”电影中的文学老师基廷打破体制,让他的学生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他的学生尼尔热爱表演,父亲却要他成为一名医生,他很痛苦,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他走上了舞台,表演很成功,可目睹一切的父亲却强迫他转学,尼尔绝望至极,选择了死亡。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说“死亡有三种,一是灵魂与肉体上的死亡,二是灵魂上的死亡,三是肉体上的死亡。”尼尔与卡斯塔尼翁都选择了第三种,而真正的死亡是你被人忘了。我想基廷正象征着作者塞萨尔,无论是塞萨尔还是基廷,还是这部电影都是真正的教育者。
作者与读者之间,电影与观众之间,很多时候都在担当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观众即读者,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样,真正的电影也不是呈现教育,而是让你自己去寻找心底的感知。李安曾说:“一部真正的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电影《全民目击》中的林泰为了洗脱女儿的罪名,伪造了一个犯罪现场,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就是真正的罪犯 。他说:“什么是所谓的真相,就是让所有人都相信那就是真相。”在父爱面前,他选择放弃真相,宁愿做一个罪犯。苏格拉底曾说:“理性的最终是善。”难道追求真相不是为了公正,为了善吗?。如果真相已经失去了善的意义,那它还值得追求吗?我不知道了,若是最后找到了真相又会怎样?法律依然是在代替人的意识行使权利,我无法想象没有法律的社会。但对于真相不应该只有一种认知。他打破了我对真相的认知,在疑问中,我似乎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寻找自己世界的感知。如果说真相没定义,很多时候三观也在被定义,所以,我们总会把人之常情视为高尚,把高尚视为人之常情。传媒也是在传递三观,既是审核,也是垄断,有的时候试图定义三观,然而世界在变化,三观就无法被定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式”,他认为,由于外部事物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纷繁复杂人们把握事物的理性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把视觉所构建的主观世界是为理性,因为人的视觉部分占据大脑容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参与大脑容量三分之二的信息处理,而你的视觉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有的时候你为自己所构造的现实,可能是一种假象。你的视觉与理性是不能完全把握客观世界的。还要靠一些非理性因素保持同客观世界的联系,所以自我教育是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过程。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表达感性知识,要用理性概念。表达理性知识,要用感性 语文。例如:“这个苹果很酸”酸的感觉是感性,酸的表达却是通过感性形成的理性概念。理性因素是非理性因素的意识基础,情感和意识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自我教育是你感知理性与非理性的过程。从而洞明自己,调控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所以洞明自己也是一门学问。
最后我想把这首诗《雾中》送给大家。
雾中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棵树看到别棵树
棵棵都很孤独
当我的生活明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许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见任何人
诚然,不认识黑暗的人
绝不能称为明智之士
难摆脱的黑暗悄悄地
把他给一切人隔离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人生就孑然独处
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
人人都很孤独
我想说自我教育是你与孤独相处的过程,因为人始终要面向自己,甚至孤独的自己,享受孤独,那是你与灵魂的撞击交流,是骨肉拔节生长的力量,是你穷极一生都在寻找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