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或许我就是这个愚者吧,辛辛苦苦琢磨了那么久,才有微妙的所得,这所得便是在对书法的认识上。
记得初学书法时,我一直对我们老师的间接很佩服,记忆很深刻。我最初学的《峄山碑》,又转入《颜勤礼碑》,最后被我这任老师“强行”带入到《张猛龙碑》中。
记得当时《张猛龙碑》是我最讨厌的一本字帖,刚拿到的时候恨不得扔了(当时的眼界太狭窄了,别说入门了)。其实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不那么讨厌了,但是你真要让我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还真不知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见到的越来越多,了解的也越来越多。这也为后来的所得所悟打下了基础。
现在我是认为,关于楷书的学习,出唐入晋是一个很值得重复的路线。于唐楷而言,重的是法度,是结构,是造型的无与伦比和难以逾越,都是楷书至晚唐柳公权时代达到巅峰,后世再无超越。其实不是全部的无法超越,除了结构之外,后世仍有许多以楷书名世的书家。明代中期,吴县王宠就是以小楷闻名当时的一位书法家,在楷书上,他直追晋人,并且颇得晋韵。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我们对于楷书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感觉进入瓶颈期了,不妨涉猎一下魏晋之度。像是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的《洛神赋》乃至隋代的《董美人墓志》等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对了,明代王宠的《游包山集》也是值得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