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舍友买回来一盒巧克力棒,回宿舍分发,众人纷纷赞颂土豪舍友具有发现的眼光。
其他人在网上买件衣服、买双鞋子什么的,买回来看着都挺顺眼、入流,而你买回来的却是一堆破烂,连最基本的舒服都难以保障。
周围的人紧跟潮流,加入买车买房的行列,考驾照成为了一种风尚,别人让你也去考一个驾照,你却说对开车没有兴趣。
或许真的是有了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追求。
你哪里是没有发现美食的眼睛啊?只是因为没有钱,所以,你去超市从来都不会去那些昂贵的货架上去看。
或许你真的缺乏选衣服的眼光,但是,你要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即使在网上,这个真理也同样适用。
或许你对开车真的没有兴趣,但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你什么样的物质追求,你连最基本的吃饭、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买车、开车的心思。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见人爱说话,更不惧怕什么走亲戚之类的社交活动。
可到了现在,不仅惧怕走亲戚,连正常的说话都成了问题,在一些充满了陌生人的场合,或者是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长久的沉默,都会成为一种无比的尴尬。
周国平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而我就真真的是这种感受,周老师的这段话贴贴切切的说到了我心坎里。
可是,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到现在一个看似沉稳又沉默寡言的少女的转变,这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我不是心理专家,我给不出太准确、太严格的专业术语,我这一切都是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日夜的思考得出来的,且就此深信不疑。
小时候家里穷(现在家里还是穷),上学用的纸都是奶奶用日历、烟盒改造的,奶奶对这一切提起来还是无比的骄傲,虽然我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情形,但是细想开来,这应该还是有原因的。
小时候,妈妈嫌我和弟弟不听话,爱发费,所以,走亲戚的时候,都是不带我们的,就连去姥姥家也是如此,而父亲出门去姑姑家,或者是进城的话,我都得提前等在胡同口,他必经的地方,软磨硬泡才会带我去。
另外,几年前,父亲的离开,又让我们家人财两空,以致于自己每次去到别人家的时候,看着别人和和美美的家庭,都会对比一下自己家里孤寂清冷的场面,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落差感。
这三件事不足以说明全部原因,但却是我发生如此转变最主要的因素。
到现在,妈妈为了每天40块钱的工资,起早贪黑的奔波;我因为暑假找不到兼职,被亲朋好友在背后说道,每一天都过得如此艰难。
幸福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你看得见别人的幸福,却摸不着自己的快乐。
我用白天的欢笑来面对世人,
我用夜晚的泪水来温暖自己。
现实的残酷,打击着自己,始知生活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