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能真的是有无穷的力量,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我自己,不经意之间就会陷入其中。无论你高兴,或者与其相背。用音乐,或许也只有音乐,才能完美的将其表述出来。
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都柏林,一个正处青春期的少年。父母激烈的争吵,而镜头下的他只是弹着吉他,将自己深深的埋于音乐的土壤,漠不关心似的唱着父母争吵的内容。
可他真的是漠不关心吗?15,6岁,矛盾重重的家庭,完全陌生的学校,对他歧视的同学恶霸,还有重重校规的压迫......对一个15岁的少年,是不是沉重了点。
此时,他遇到了那个女孩,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因为她,他开始了乐队生涯。他为她写歌,拍MV,看似是她拯救了他。好吧,在这我们姑且这么认为。
如果说,此时是这个女孩给予了他开心的理由。那么这更深一层次的纽带便是音乐。因为音乐,他开始交朋友,他开始思考人生,他开始从他哥哥那里开始理解人生,直到最终追逐梦想。电影没有交代最后的结果,不过,因为理想,他们将理想幻化成现实,至少他会感到满足,快乐,而这一切,音乐总伴左右。
是因为John Carney 的前两部电影,才选择去看Sing Street.80年代的英伦风格确实有一种修缮心灵的作用。如果说,在心情愉悦时,音乐好似躺在阳光下草地的感觉,那么伤心时,好似阴沉的天空下在海堤上迎着海风在思索,漫步。
很多人应该知晓山羊皮乐队,你会发现在那种境遇下,那种音乐就是有一种抚慰心灵的感觉。还记得,这两年当已不再青春的山羊皮在北京开演唱会时,有无数人感伤,流泪。是对一种时代的告别,青春中的心情就是厨房中的酱料瓶,我们与其说是感怀音乐,也或许是对青春的感怀。而这一切,也就只有音乐。
以我自己来谈论青春的感怀还是太过于肤浅,我不知道我的青春是从几时开始,我更不知道会何时结束,我所知道的是我现在切切实实的复杂情感,是只有音乐才能体现出来的。有些时候梦想始终是梦想,人始终是生活在一个圈之中,青春的躁动或许就是我们的抗争,但成熟难道真的是对这一切的妥协吗?可无论如何,音乐总会伴我们左右,在高兴时,伤心时,年轻时。它是有无穷的力量的,我始终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