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干燥、风大、夜格外的黑,尤其是农村的夜,四周静悄悄,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某种神奇的力量,令人毛骨悚然,心生敬畏。
从重庆到内蒙,每次回家都像一次远行。在远行中,会经历很多变化,也会遇见很多问题。在这些变化和问题中,人也会成长。不管是于我还是孩子。
这次回家,行程有些许变化。我和儿子一起从重庆出发,先到承德的一座县城小住了两日,然后我返回北京学习,儿子由我姐姐带回内蒙姥姥家。分别数日,5岁儿子表现的独立、坚强,曾让我一度狠狠地失落了一把。待我那日零晨回到老家,住了一宿,第二日清晨又马不停蹄地带着儿子去多伦办事情,顺便去姐姐家玩了几天。这期间,我只管自己,儿子整天跟着大姨二姨家的哥哥姐姐“混”,着实让我做了一回甩手掌柜。
再次返回姥姥家,小朋友没了玩伴儿和电子产品(平板、手机),开始吵着要电视,一看就是几乎半天。这时我才从大姐的劝说中回过神儿来“你不能一天总抱着书,不管孩子呀!你学那么多,不也是为了孩子吗?”我开始限制他看电视的时间,空闲的时候就带他出去玩。这一玩不要紧,脱离电子产品的他开始发现姥姥家的新奇和乐趣,变得兴奋、躁动!他的种种行为在姥姥的眼里又成了“破坏”,为了不惹老人家生气,我又开始对他进行各种限制。一点儿小问题就对他大发雷霆!直到有一天儿子委屈的对我说【妈妈,如果你总是很温柔,我就不会发脾气;你老吵我,我也很难从情绪里走出来。我觉得,你每次吵我,都是把你糟糕的情绪发泄到了我身上。】那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后在姥姥的传统育儿观和儿子的好奇心中寻找平衡,然而这绝非易事。
今天中午,因为一点儿小事,我带着怒气冲儿子咆哮时,看着儿子恐惧的眼神,我突然在心里愤怒地问自己“你是怎么了??”然后我把儿子驱到阳台进行变相“体罚”,又把自己关进屋里冷静、反省!【我意识到,我的愤怒并不是来自孩子所犯的那点儿小错误,而是自己内在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和排解。那一刻,西域老徐的一句话又警示了我:愤怒,源自对自己无能的恐惧!】当我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走出房间时,儿子在我的“逼迫”下完成了所有的事情——刷鞋,洗头发、洗脚,并且拉了粑粑,还学会了擦屁屁。那一刻,真的颇多感慨!N多育儿理论涌上心头【首先是远斌老师的“干活论”,是针对现家长的“替做”提出来的。想当年远斌老师说:干活,干就活了。干了活就吃的下饭,睡得着觉,也就不空虚无聊了,也就静的下来了。】愚钝的我时刻两年才悟透其中的奥妙!小朋友中午果然吃的好,睡得香,也静下来了,不再因新鲜感过后吵着无聊,没意思了。
《正面管教》里讲“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从对儿子的“体罚”中,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的父母,一边替做,一边说教,试图通过说教让孩子习得孩子本该具备的一些品格和能力,比如勤奋、承担、共情还有意志力、专注力、创造力……然而这种做法都是枉然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不缺对脑的开发和堆积,缺的是对手和四肢还有身体的使用。弗兰克·威尔森(Frank Wilson)在《手如何塑造大脑、语言与文化》中写到“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手会教给大脑许多本领,手的触摸、探索和操作可以使大脑神经通路发生链接。】而如今我们的教育脱离了自然,也脱离了人。顺便说一句,农村真的是一个好地方,适合孩子的成长,也承载着各种文艺创作的源泉,还有人及人性的回归。
午睡后,我们跟着姥姥去后院喂牛。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块石头兴致勃勃地向我提出教他写字,5岁半,我等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习字是在姥姥家的后院进行的,石头为笔,地为纸,应他所求先教他写了“大、小”,因为他初次“画”字,笔画和字体都不是很规范,我们又由他一次画的不太规范的“小”字延伸出了“木”字。他就反复的写“大木小木”,这大概是源自他幼儿园的小伙伴木木吧!等他觉得自己已经练习得很熟练了,又要求学新字。从我给出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中”,他选了“人口”二字,当我示范完,并告诉他“口”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正方形时,他觉得很有趣,就拍着手说好玩。玩真的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育不就应该顺势而为吗?然后他用石头在口字中间加了一竖,我告诉他口就变成中国的“中”了;他又用石头画了一横,我告诉他是“申请的申”。
儿:读啥?
我:申呀!
儿:合在一起怎么读?
我:人~申。
他跳跃着,拍着手大声地说“耶耶耶!我写出【人生】了”。童言童趣,又多么富有深刻涵义的一句话,愿你日后能做到!
欣喜之余,我又想到了曾和球妈探讨过【要不要上幼小衔接?及一些兴趣班的问题】,我特别认可球妈的一个观点【孩子5、6岁能轻而易举就做到的事情,你何必3、4岁就让他承受学习的压力!表面是在“抢跑”,却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孩子的成长,后面可能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是的,而且我认为这可能又是“自我否定”的最初源头。】众所周知,我们当前的教育形态呈现超前化。很多父母提倡及跟随的也是“拔高教育”、“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具体到身高、体重,抽象到知识、技能。我时常在想:这个身高体重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吗?有可比性吗?不都是因人而异吗?不是有一句老话说“23还得蹿一蹿吗?”我们都在急什么呢?我儿子5岁就到我肩膀了,那他以后的十几年又怎么长呢?有个成语叫“顺势而为”,所以孩子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他该有的样子。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知识和技能。前段时间,有幸结缘教育大咖向苏老师,近日在拜读她的家庭教育论著《嘿,我在你的右边》。书中提到【很多父母,也包括老师,在一些其实不是那么关键的事情上用力过猛,而在一些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的问题上却用力不足。比如,家长花了无数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让孩子在考试上排名提前,送孩子上各种学业辅导班和才艺班,却没有付出任何努力,让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管理自己的生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些观点我也是再认可不过了。如今,我们太注重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却忽略了“育”的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忽略了培育孩子那些本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
如今对孩子的养育,我们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此次北京学习,针对“养育”这个问题,我也曾向勇赫大叔提出一些问题跟他探讨,在勇赫大叔的讲解下,我道出了六个字“养过度育不足”。后来细细思量,其实是“养过度育偏颇”。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和技能已经是最低级的学习了,而我们却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极力争取往脑子里填更多的知识以及学到更多的技能。【就像阅读这个东西,如果阅读真的不是为了无限逼近那个生命的意义本身,所有的阅读,无非是在文化的脂肪上瘙痒。】
行为至此,思绪随着这无边的黑夜无限延伸。此刻的我内心平静如水,文字如涓涓流水般从指尖划过。尽管文笔功底有限,然而今天确实是丰富、遂心又自在的一天。新历8月1日,旧历七月初一,新旧合体,仿佛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会是什么呢?我的后半生?我所有期待的?别跑远了,思绪迅速被拉回来吧!
晚饭前,妈妈喊我带儿子到山上去“风流”一下。【备注:这个“风流”是内蒙古土话,就是到山上凉快一下的意思。】周杰伦唱听妈妈的话,我去了。又有了一次偶遇和意外的收获,这次主要是小朋友的。在山脚下,我们看见远处有两个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我主动挥手。从远处传来了“你好!”我见小女孩性格开朗,遂邀请一起爬山,儿子也大呼“我很愿意跟你们玩的。”四人成行,我尾随三个小朋友的后面。听他们一路叽叽喳喳,儿子首当其冲“我是来自重庆渝能国际的王星熠。”我暗地偷笑,心里默默地想:这要是让你爸爸知道了,又作何感想?“我是来自天津廊坊的陈梓涵,我是来自内蒙古多伦的冯君瑶。”现在孩子的名字都起的这么有艺术么?不过有一点是可确定的,这些孩子都是回来住姥姥或奶奶家的。山路不平,却生出了很多乐趣!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还蛮会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言语和方式都很华德福呢!此不赘述!带着三个孩子一路爬上又爬下的,俨然像是在带一个夏令营。过程中有困难、有意见分歧、有人受伤,在临时起意又毫无准备下,我们都一一面对并解决了!我又一次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点,也不一一罗列了。但庆幸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当初顶着经济和不确定因素等各种压力选择了华德福教育,给孩子了一个健全、完整的童年。当然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我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的缺点。就像我们午睡前的“聊天”,是在我冲他发了火之后,午睡前,他端着瓜子和水说【妈妈,我们来咳咳瓜子,聊聊天!把刚才(指发火)的事情解决一下吧!我们还需要一个大大的抱抱!】然后我们互相提了优缺点,又转到脑筋急转弯!然后就轻松地睡了……
感谢孩子,让妈妈得到了成长的机会。
在和你相处的过程中,也让妈妈看到了自身的问题。
也谢谢你一次次的包容与原谅!并在今天依然承诺愿意给我机会!
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把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明亮眼眸,充盈精神,体验生命,改变人生。
加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