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前言
美文摘抄
1.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I had not yet learnt how contradictory is human nature; I did not know how much pose there is in the sincere, how much baseness in the noble, or how much goodness in the reprobate.
2.“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I tell you I’ve got to paint. I can’t help myself. When a man falls into the water it doesn’t matter how he swims, well or badly: he’s got to get out or else he’ll drown.”
3.
人生来就有很多枷锁。不好好上学在长辈看来是没有出路,不娶妻生子在旁人看来也是有异,长大后不孝敬变老的父母便是不孝。就像本书的主人公 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 一样,他为了画画抛弃了原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宁愿过着一种贫苦的生活也不愿放弃画画了。
我在看这本书看到一半时,和群里的书友探讨克兰德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讨论到最后,克兰德的选择,我们既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三观,选择当然会不同。
查尔斯脾气古怪,为了画画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让人觉得费解。从道德层面上讲,斯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忘恩负义,心狠手辣,不解情为何物。在法国巴黎之时,他生病在床,气息奄奄,是好心的荷兰画家斯特罗伊夫把他带回家中,悉心照顾,甚至动员自己的妻子布兰奇侍奉于他,然而就是这种朝夕厮守的过程中,斯特里克兰德俘获了布兰奇的芳心,在他身体康复之后之后,她铁了心要跟着他四处漂零。书中甚至暗示,她愿意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来供养他。这种看似伟大的爱,丝毫没有让斯特里克兰德珍惜,他的可恶之处,表现在小说的表层,不仅小说里的“我”对他深恶痛绝,就连读者也难存好感。但这不是他的全部,如果小说仅仅如此妖魔化一个艺术家的话,那么这部小说不过是一个泄愤之作,对人心与人性的探索将全部是空缺与盲点。毛姆更越过“道德”的浅表层次,深入到“天才”人物不可秤量背后的“灵魂”深处,去探究人性的真正判定标准,去找寻生命意义的理由。
查理斯追寻梦想的勇气却深深地打动着我,或者说即使是他正视自己梦想的勇气已经另我佩服不已。他所憧憬的最终在塔希提岛上的生活在他眼里是崇高的,在世俗眼里却是卑微的。即便在当今,大溪地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生活条件已经极富吸引力的情况下,在岛上寄居一生也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他做到了,并且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走完了自己的余生。小说最后说他在那里完成了人生最终极的作品,而又在身后嘱咐埃塔将之付之一炬。这个设置在我个人我看来未免多余了,那副标志着查理斯最终得到他追寻多年的艺术境界的作品,让更多人觉得那就是月亮。而我觉得这样来看依然世俗化并且和查理斯的人生哲学格格不入了。即便没有这副作品的诞生,查理斯也是登月成功的人,从他放弃在伦敦的优越生活那一天起,他已经开始走上登月之旅,他放弃了在巴黎的画室和甘愿为他而死的女人时,他成功了一般,熬过在马赛的岁月前往塔希提的时候,当这个天堂般的岛屿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已经把月亮揽在怀中。最终在岛上的那一段生活,无非是给予了他艺术上的成功以及后世被人们敬仰的充分理由。
所以安静地站在镜子前面端详自己,想想看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也许是成为设计大师,也许是成为百万富翁,也许是娶校花为妻,也许是嫁入豪门,甚至仅仅是在五星级酒店的旋转餐厅吃一顿大餐。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勇气去承认这就是自己的梦想,有没有勇气去承认它对自己有多么重要,然后,有没有勇气去追寻它,即使追寻的道路和自己现在的生活南辕北辙。做了,手中便是月亮,反之,即是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