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老师这一讲座是新课标刚出来时讲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用课文来教语文,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关于“教学要义”的讲解。
确定关键点
薛老师提倡要抓住一篇课文中最有价值的关键点,集中让学生学充分、学透彻。这个关键点就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既要依据文体特征,还要依据单元的读写要素来定。结合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还可以围绕这一类课文的关键点来确定单元课文的教学顺序。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三篇课文都是讲父母之爱的,都是运用典型场景和细节来表达感情,单元阅读要素是“体会场景和细节中的情感”。我们根据这个要素就可以确定每篇课文的关键点也就是课文的教学落点。《慈母情深》的落点在“母亲掏钱给我买书”的场景,用反复的手法聚焦母亲“直起背,掏出钱,弯下腰”三个细节,进而表达情感。《父爱之舟》的落点在父亲为“我”做的一切生活小事,聚焦在那只小渔船,用了象征手法。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落点是父母对 “我”写诗的不同态度,用了对比手法。三篇课文的细节和写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把握每篇课文的落点,然后教学按照由易到难,从读到写的学习逻辑,再来重构单元教学。
解读一篇课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落点怎样准确把握呢?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由表及里。由字面的意思到字面背后的含义,需要学生去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思想感情。
第二个方法叫由意及言。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是个秘密。课文的语言形式及文本结构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教学的要义就是要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谋篇布局的策略,领会语言的魅力,所以语言与结构、语言与形式是语文教学需要着力的两个教学支点。
第三个方法叫由文及人。“文”是课本,“人”就是我们读到的作者。学生通过读文章,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例如老舍先生《猫》当中的小脚印,在他眼中是一朵朵小梅花,透过这篇文章看到作家的生活情趣,我们要像老舍先生一样来去爱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我觉得可以按照薛老师说得这三个点来细读一篇文章,由表及里,由意及言,由文及人,这是文本解读的三个步骤。细读文本之后,再从中找到这篇课文的关键点进行设计。
上好这一课
上好这一课,需要抓住三个点。
一堂课首先要确定起点,即确定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孩子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把握我们的共性。
第二个,确定目标。这篇课文70-80%的内容学生可能知道,那么接下来的20-30%内容,老师究竟让孩子怎么关注、怎样理解,难点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学完后,语文能力、观念,还有品格等方面,学生可能有哪些变化,老师怎样才能够把握这种提升?这叫终点。
第三个,确定关键点,即学生学习这一课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障碍。比如读不懂的地方、体会不到的地方、感受不了的地方,我们要提供支持,可以设置阶梯式的问题、提供辅助性的资料、代表性的范文,等等。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每一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