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自带风水,名字决定命运。当我刚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觉得似乎有些唯心主义,难免会被人怀疑这是在宣扬宿命论。
人们常说,名字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名片。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从名字中可以获得很多的个人信息。好名字一定寄托了取名者太多的希冀与祝愿,反之恶意地给别人取绰号则表达的是蔑视与诅咒。
取名字是需要能力和资历的。能给别人取名字的一般都是舞文弄墨者,或者是见过大世面者,能够对所取的名字从溯源、寓意等角度给个说法。自圆其说,方能动心他人。为什么现在孩子的名字已经不见了“狗娃”“牛崽”的土气,脱离了“芳儿”“珍儿”“兰儿”“军儿”的俗气,还是因为能够断文识字者多了的缘故。
当下孩子的名字文化含量普遍高了,生僻字也多了,老师们每接到一个新班,点名前总是要备下课的,不然就能闹出读错字的笑话。
给孩子取名字也好,给设施、团体取名字也好,需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为名字代表着品位,寓意着向往。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的一个现场培训活动,在品鉴了苏南地区那些吸引眼球的高大上的基地之后,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名字决定命运。
以藕塘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为例。
和很多学校一样,藕塘中心小学也有一片劳动实践基地,也给各个班级划定了种植区域。如果他们只是满足于让学生种点东西,体验一下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无过人之处。难能可贵的是,学校没有停留于“劳动实践基地”“小农场”建设的简单思维层次,而是以“少年农学院”的建设思路,做成了一个高大上的课程基地。在这个“学院”里,不仅有传统的实践基地,还有优良种子培育中心,美食坊,农事体验馆等。劳作+经营+研究的模式,赋予了基地十足的“学院”范儿。
往往取什么名寄什么愿。如果取名为“劳动实践基地”,就可以猜想到这仅仅是为了劳作;如果取名为“小农场”,便有了经营的味道。也许是所取名字不同凡响的因素,藕塘小学的“少年农学院”,成功地入选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
在锡东高中我同样看到了名字决定命运的案例。 他们将理化生实验室以及音乐美术教室等功能做了整合,分别给这些功能室重新起了诸如“物理探究中心”“艺术创意中心”等名字,然后以“创客空间”作为这些总汇的名字,也成功创成了省级课程基地。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要遭遇取名字的事儿,比如给完美教室取班名,给新建楼宇取名,给组建的社团取名。作为取名者,你当思考名字的格局,因为名字彰显品位,同时名字也将决定着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