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读了富兰克林自传,最大的感触是他的极度自律。他给自己定下的12条规则,几乎每一条都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可他坚持下来了,而且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富兰克林只读了两年书,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他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但是通过保持终身的学习习惯,持续的自我成长,富兰克林实现了弯道超车,从学识到人品都让当时的人们无比敬佩,从而推举他为第一任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的行为准则之一谦逊,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富兰克林坚持完善自己的德行,释放出强大的人格魅力。
他的另一条行为准则勤奋,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鼓励的勤劳不谋而合。他提倡每时每刻做对自己或对他人有益的事,弃掉一切无用的举动。对自己有益的事主要是学习,对他人有益的事主要是工作,他为了让自己集中精神做这些有意义的事,还专门使用了每天24小时的时间管理方法。
还有一条和我们传统文化十分接近的准则,中庸。他所提倡的中庸不是碌碌无为,自甘平庸,而是凡事要有分寸,说话做事都要有边界,不走极端。通过这种中庸的做事准则,他能够避免许多矛盾的产生,在波涛汹涌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取得了各方的认可。
放眼现代社会,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可从学校毕业后,有几个人能像富兰克林一样,终身保持学习习惯,时刻督促自己成长?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是越来越少见了,可意识不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拒绝个人成长的“心盲”却还占人群中的大多数。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以大多数人懒惰的程度,根本用不着拼智商。”是的,我们不仅要勤奋,而且要有效的勤奋;不仅要谦逊,而且要能学习他人的谦逊;不仅要中庸,而且要起积极作用的中庸。保持自律和自省,我们才能拥抱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