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长时间的保持高昂的创作热情,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一点取决于很多条件,有心中的热爱,有身边的感怀,或者是有深厚的积淀,有丰厚的报酬。
对于大多数创作者,尤其是写作者而言,在没有物质加成的条件下,最难以度过的就是持续输出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面临的低潮期。感觉不想发声,不想思考,如同悲伤过后般沉默无语。我把它称之为心理的不应期。
沉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词更能形容这种状态了。每一位创作者都需要一颗敏感的心,从而得以见微知著,从而可以与世界产生共鸣,所谓一滴清水见太阳,半片花瓣说人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长时间的心理敏感,会导致身心能量的透支,所以心理的不应期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那么,如何度过创作的低谷期,或者尽可能的缩短心理的不应期,给大家提供几个解决的办法。
(一)打开天窗说亮话,向外汲取能量。
莫言说,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闭门造车而出门不合辙是写作者的大忌,要不断的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知新悟,并善于做读书笔记,然后用读者都看得懂的语言表达提炼出来。这是一个“输入—吸收—输出”,然后再输入的循环过程,也是“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改造、自我升华的闭环。要想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就需要自己加倍努力。
正如简书大神李砍柴老师,他的文章之所以深受大家喜爱,除了他善于亲近泥土,对话灵魂,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接地气,有烟火气,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二)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 “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傅雷家书》这段话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是傅雷先生对爱子傅聪的一番谆谆教诲。
延伸到文学艺术创作亦是同样的道理。不真诚的文字,不足以深入人心,哪怕书写的是人间的虚伪假面。真诚不仅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更是通往一切道路的阶梯。
(三)拷问心灵,文笔可以不华丽,但必须精致。
最近,看到简书作者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我手写我心。这句话本身无错,写作本身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在一定程度上有掏心窝子的自我欣赏成分,但这不应该成为你写作的初衷。我认为,写作除了单纯的自我表达之外,更应该要兼顾读者的感受,或者说既能传递作者的思想价值,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要善于拷问心灵,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作者,就必须先获得心灵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在无数次的自我对话,自我拷问,自我救赎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坚定和勇气,从而达到返璞归真,实而不华的境界,是为精致。
精致是一种创作态度,不是靠单纯的字数堆砌而成,不是强说忧愁而不识愁的自我排解。我认为,精致才是“我手写我心”的真谛。正因为过程的艰难,才更体现其价值。
以上几点,是笔者的一点粗陋见解,也是我对待创作低谷期的一点切实心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祝大家永葆年轻的心,创作者都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你我各自安好噢(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