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kindle上选了几本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有胡适的、梁漱溟的,这两个人的著作都不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最初买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著作,选的是冯友兰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翻看了胡和梁些的两本书,第一,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体系。胡的只局限于阐述先秦诸子,内容太过于浅显,体例就是选取了孔子、老子等大篇幅介绍其生平,然后阐述哲学思想。梁的书简直就是某时某地的一个演讲稿的集合,难以观中国哲学史之大貌。
原先看冯的,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书中的精妙之处。中国哲学之洋洋大观,只一本就够。读冯的书需要一点古文功底。学中国哲学的比较难的一点就是对学习者阅读古文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如蔡元培在胡的书的序言中所说的一样,学习中国哲学,必须集古文功底和对西方哲学的深入了解两者为一体。这就有了极大的挑战。
冯在开篇就讲了,哲学的内容: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哲学研究也是讲逻辑的,论证对于哲学家的重要性。种种体系都清晰明了。中国哲学家讲求“内圣外王”,“内圣”就是“立德”,内心的修行,“外王”就是“立功”,求成为江山社稷的有功者。“太上有立功,其次有立德,其次有立言。”这也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士大夫阶层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