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听闻外面嘈杂声,杨秀清准备起身。此时,韦昌辉来到跟前,东王知道大势已去,便问:“五弟,事情为何到这地步”。
1849年,冯云山路过金田,夜宿韦家,与韦昌辉彻夜长谈,成功将其拉进拜上帝教,成为制衡杨秀清的主要力量。
韦昌辉,金田富户,家境充裕,家族背景十分强大。韦昌辉的到来,让杨秀清十分头疼,虽说自己有“天父传言”资格,但家族太弱,硬件不足。
1851年,金田起义,地点选择在韦昌辉老家。韦昌辉带着2千兵马入伙,再加上“韦家”注入的雄厚资金,以及韦昌辉本身能力强悍,故而令杨秀清忌惮。
转战广西期间,韦昌辉是独自带兵征战,是方面军主帅,在军中威望很高。
1851年4月,太平军攻占东乡,洪秀全册封“五军主将”。冯云山运作下,韦昌辉成为右军主将,杨秀清则是中军主将。
9月,太平军夺取永安,进行分封建制,并确立“军师负责制”。此时,杨秀清是东王,正军师;韦昌辉是北王,副军师。
理论上讲,杨秀清地位比韦昌辉高,且可以“节制诸王”,实则不简单。韦昌辉与石达开是实力派,手握重兵,直属部队众多,只要他们不承认“天父”,铁了心掀桌子,杨秀清未必是对手。
定都南京后,韦昌辉又控制水师、京师卫戍,弟弟韦俊则征战湖北,夺取广大地区。可以说,无论在京师还是地方,“韦家军”都相当强大,对杨秀清构成了挑战。
再则,冯云山、萧朝贵阵亡后,军师仅剩下杨秀清、韦昌辉。但是,杨秀清身体不好,随时可能被韦昌辉取而代之。
杨秀清雄心勃勃,自然不希望看到“韦家军”强大,便借助“天父下凡”,多次杖责韦昌辉,并剥夺他京师卫戍权,以及水师统领权。
1854年,杨秀清下令水师西征,增援湖北战场。北王麾下大将张子朋脾气暴躁,责骂水兵,引起矛盾。杨秀清大怒,杖责张子朋三百大板,韦昌辉也被牵连,杖责两百。
杖责之后,杨秀清乘机更换水师人选,将水师统领权转交给东王府。如此,韦昌辉不但被羞辱(公开杖责),还失去了水师,不由大怒,对杨秀清十分不满。
不久,韦滨与杨秀清小妾的哥哥争夺土地。杨秀清再次“天父下凡”,让韦昌辉自己看着办。韦昌辉知道东王的意思,只好让兄长以死谢罪,吞下苦果。
杨秀清欺人太甚,韦昌辉忍无可忍,却不想撕破脸皮,不想掀翻桌子,但也暗中做了准备。
“天父”儿子序列,洪秀全是二哥,冯云山是三哥,杨秀清是四哥,韦昌辉是五哥,石达开是六弟,萧朝贵则是女婿。
韦昌辉看来,所谓的“排序”,只是披着外衣罢了,他根本就不信“天父”。一旦时机成熟,韦昌辉将会把“天父”丢弃,为自己找回颜面。
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京师解围。杨秀清威望高涨,决定让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
洪秀全没有直属兵马,又不愿意坐以待毙,便找到“同病相怜”的韦昌辉,希望他能带兵勤王,除掉杨秀清。
杨秀清也担心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联手,便将北王、翼王外调。谁知,韦昌辉速度太快,还没等杨秀清准备好,北王的3千精兵已经攻入东王府。
外面的嘈杂声传来,杨秀清知道大势已去,便问韦昌辉为何这么做?韦昌辉笑了笑:“东王还不知道吗?这是天王的意思。”
韦昌辉赢了,他容忍了几年,倍感屈辱,终于如愿以偿。杨秀清是输家,他不应该仗势欺人,棍棒上诸侯,甚至是天王。可以说,杨秀清为自己的嚣张与无知付出了代价,也结束了太平天国的鼎盛时代。
韦昌辉、杨秀清都是桂平人,是如假包换的老乡。杨秀气统筹能力强,战略眼光长远;韦昌辉则作战勇猛,颇有智谋,懂得随机应变。如果东王、北王能够和睦相处,太平天国未必没机会。
杨秀清死后,韦昌辉并未及时收手,他也想接过东王的“棋盘”,成为实际掌舵者。但是,洪秀全又岂能轻易给他机会呢?洪秀全没有出来说话,将士们看不到天王的“圣旨”,便认为是韦昌辉杀了“天父”。
杨秀清主政时期,东王亲信遍布各地,占据要职,他们也不愿意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不甘屈居在北王、翼王之下。如此,一场更大的“风暴”来临,谁都无法及时收手,太平天国在内斗中走向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