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天也有意多给韩信一些选择的机会,在送走项羽的说客后,蒯彻作为劝说伐齐的功臣,给韩信相了一面。
蒯彻道:看君上之面,命不过封侯;看君上之背,才真是贵不可言。
他用“面”和“背”的双关义暗示韩信:您的选择将决定您最终的命运,如果“面”向刘邦臣服,则无论汉能否胜楚,最多不过是封侯拜将;而一旦选择“背”弃和刘邦之间的恩义,才会更进一步,富贵险中求。
蒯彻所谓的“背”,并非是背汉向楚,而是劝韩信保持中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这话丝毫不过分,这时的韩信无论是实际控有的疆域和兵力,完全有实力独当一面。用蒯彻的话来说:当今项刘二主的命,全在韩信的一念之间。
韩信思忖了一会儿,仍然下不定决心,道:汉王对我知遇之恩甚厚,岂可贪利而背义?
蒯彻反问道:君不见张耳、陈余?君不见勾践、文种?论友情,君上和汉王之交不如张耳陈余;论君臣,君上和汉王之信又不如文种勾践。陈余的结局如何?文种的下场又如何?如今君上威之大,足以震主;功之大,无以封赏。即便归项王,楚人必怀疑惧;一旦归汉王,则汉之君臣无不惴恐。君上将如何自处?三足鼎立,实在是君上您最好的归宿。
正如之前为要不要攻齐犹豫不决一样,一碰到人际关系的难题,韩信就缺乏果断的决心。
先生且慢,容我再想想。
韩信如此打发了蒯彻,也如此轻易地打发走了一条可能对自己最有利的命途。
蒯彻无奈地摇摇头,找个机会离开了军营。
韩信的态度,对僵持在前线的项羽如同雪上加霜。其时,他已经孤立无援,缺兵少粮,他非常需要往东方撤退,那里是他的大本营,虽然地方已经不多,但起码可以恢复元气。但两虎相踞之时,谁先泄气,谁可能就会落入下风。
在数百年后的官渡,曹操和袁绍也这样相持着,荀彧就以项羽的事例劝曹操不要因为敌众我寡,粮草不足而先放弃输了气势。
曹操顶住了压力,而项羽没有。恰好刘邦派遣使者,请求放回太公、吕后等家属,项羽顺势主动言和,条件是以鸿沟为东西之界,两分天下。
但显然刘邦也看出项羽的孤立和楚军的归心似箭,不会错过大好形势,在迎回亲人之后,立刻对撤退的楚军紧追不舍。穷寇莫追,这向来不是刘邦的人生哲学。
在追击过程中,汉军曾因为韩信、彭越的援兵未及时赶来被项羽回头痛打了一次。即便是无计而退,项羽的战斗力仍非刘邦能敌。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再次以楚地、梁地为赏,果然韩、彭二人如期而至。而这时,仿佛真的气数已尽一般,英布也收回了故土,四路大军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对为数不多的楚军潮水般涌来。
高祖五年的十二月,这一年最寒冷的时刻到了。
项羽如一只愤怒而无助的困兽,且斗且退,被包围在垓下,周围是十面埋伏。史书记载了如天气一般寒冷的四个字:兵少、食尽。
接下来这段也是《史记》当中最悲情、最精彩的篇章,我将尽量多用原文的叙述方式去展现。
项羽夜里辗转难眠,忽然听得远近、高低,四面都传来楚国歌谣之声。和北方持重、庄严的歌诗相比,楚调更长于咏叹,更加宛转凄绝,在萧然的夜里绵延而来,传到项羽和伤亡惨重、离乡多年的士卒耳里——啊,这是家乡的声音,这是父老、情人曾经的吟唱啊!怎能不令人肠断!
“汉王已尽得楚地了吗,为何汉军中楚人如此之多?”无家可归,这是更令楚军对战争绝望的一种念头。
即便英勇如项羽,也烦懑不堪,只能借酒消愁于帐中,几杯下肚,忍不住慷慨和美人相和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雄末路的悲情,令左右将士无不闻歌泣下,莫能仰视。
夜半,项羽骑骓马率八百余人从南突围而出,汉军以灌婴领五千骑追之不舍。因迷失方向,又遇追兵,到得东城外的山坡上时,项羽身边只剩二十八骑。
项羽忽然勒马而止。二十八骑一齐停住望向霸王。
征战多年,这样的境遇是生平首遇,他也十分清楚自己难逃此劫,但胸中的胆气仍令他不愿就此认输。
三十一岁的西楚霸王一一审视麾下骑将坚定的脸,豪情道:我起兵至今,八年有余,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今困于此处,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今日愿以必死之心,为诸君快意一战。诸君且看我斩汉军大将、拔汉军旗帜!
说罢,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面朝不同方向。此时汉军已纷纷压上,重重将他们围住。
项羽指着远处山的东面道:汝等一起突围,到彼处相会。吾先为诸君斩一将!
话音未落,项羽已率先大呼着冲下坡去,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靡,项羽手起刀落,斩杀一名汉将而去。汉军郎中骑杨喜欲行追击,项羽却于马上忽然回首怒目而视,杨喜一时骇得人马俱惊,避让数里,不敢再进。
汉军整合之后,二次进围,项羽再度冲入阵中,取汉将首级,杀数十人而回,壮声问麾下道:何如?
骑将一齐俯首,由衷赞道:诚如大王所言。
众人于是继续东行,至乌江,又为汉军追上。乌江亭长准备好船只,劝道:江东虽小,犹有数十万人,可待大王。请大王速速登船渡江。
项羽笑道:天要亡我,渡江何为?当初项籍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一同西向灭秦,如今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兄可怜项籍,我独愧于心,又有何面目相见。
我每想象八千子弟当年的少年慷慨,和项羽此时的孤身落寞,都对战争的残酷唏嘘不止。
项羽以座下骓马托付亭长,然后令麾下全部下马,持短兵冲入汉军阵中厮杀。骑兵下马肉搏,大家都知道这已是自杀之举,但都二话不说,跟着大王冲入包围圈。
项羽亲自格杀多人,自己也身受十多处伤,忽然见汉军中有一人颇为面熟,便叫道:汝不是我故人吕马童么?
吕马童不敢直视霸王。
项羽笑道:听闻汉军以千两金、万户侯悬赏我首级,我便成全你吧。
说罢,一代霸王在汉军众人注视下,从容地自刎而死。
乌江水冷,英雄长逝。
汉军在反应过来之后,对项羽的尸首进行了疯狂的抢夺,最终杨喜、吕马童等五人各抢得一段,五人全部以此大功封为列侯。
需要特别再说明一下的,是这个被项羽吓得人马俱惊,又抢得尸体的杨喜,从此家世富贵。他的曾孙嫁给了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对于追击项羽的这段经历,想必一直在家族里口耳相传,甚至对杨喜略有些胆怯的细节都没有回避,一是因为确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劳一件,二是足见项羽在当时人眼里,的确是骁勇无比。
很多人在看《史记》这一段时,不免诟病司马迁写得过于细节详细,似乎夸大。这种认为其实是对《史记》成书情况不太了解。考虑到这段史料的来源,即便有所夸大,也是因为杨家人、或者其他的当事人事后渲染,司马迁应该仍是秉笔直书的。他笔下的项羽,就是汉初君臣将相眼里的霸王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