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指数:赞扬他的人认为他是中国商业片导演的标杆,而批评他的人则视他为自我阉割的导演艺术生命终结。但纵观张艺谋的前半生,他勤勤恳恳积累下来的口碑和票房,划开了中国商业片导演的一个奠基石般的鸿沟,也同时在中国电影现代史中留下了足以载入的印记。你大爷一辈子都是你大爷,国师终究还是国师。希望您,继续精益求精,拍出更多更好的体现中国气质的电影作品。
十月一日公布的第五十五届金马奖提名之中,张艺谋的《影》凭借12项提名领跑。
包括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动作设计、最佳音效、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一时间,风光无限,那个曾经在各大电影节频频提名和拿奖的“老谋子”仿佛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而伴随着《影》的口碑好评双收,张艺谋国师的名号,又再度被人屡屡提起。
从导演到国师的一步之遥
有人说,张艺谋最早被称为国师是因为早期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季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这些反映国家社会乡土人情与不屈精神的电影是让张艺谋被称为国师的根本。
而在《英雄》之后,张艺谋便走向了商业片的阳关大道,尽管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长城》这种玩砸手里的试错,但一时的走偏却不能就此否定国师的地位和成就。
也有有人说国师的这个称呼是因为执导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来的。最开始,是略带讽刺,所谓主持万邦来朝的祭天仪式之人,非国师不能当之,但喊着喊着,这国师二字便慢慢成为了一种尊称。
随着奥运会开幕式的盛举,很多重量级的国家演出项目,张艺谋都担当起总导演的职责,比如2009年建国60周年联欢晚会、2015年APEC欢迎晚宴、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等等。可以说,他参与了中国近几年的所有大事的开幕活动。而在如此重大的任务面前,他也从未失手。
如此以往,张艺谋的“国师”称号可以说是公认的。可是谦虚的国师却表示,“我就是个老百姓,就是把活做好”。就是这样一个把一切当做工作去认真对待的心态,让张艺谋实现了他的时代。
陈凯歌称他为“为艺谋,不为稻粱谋”,《人物》采访说他为自己谋划了一出夹杂着个人前进与价值变现的好戏,他一直试图在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里找到一个新位置。
他的美学造诣,或许没有天赋异禀到高山流水的程度,却被官方以及大众的标准认可。
他的名字,或许无法成为电影票房和口碑的保证,但论及知名度和公信力,当让观众在他的电影和同档期电影选择的时候,多数人会偏向选择家喻户晓的他。
从《一个和八个》到《英雄》的未择之路
张艺谋出生于陕西,父亲是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员。因为家庭背景,张艺谋自小被称“狗崽子”,这使得张艺谋在后来一直被称为“边缘人”。
随着国家恢复高考后,张艺谋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参加招生考试,并最终打动了北京电影学院,获得了破格入学的机会。但是,因为比同届同学大了接近10岁,张艺谋也许一直活在忧虑与沉默之中。
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张艺谋参与拍摄了张军钊的电影《一个和八个》,并因此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这部作品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之后,张艺谋又给同学陈凯歌的《黄土地》和《大阅兵》摄影,又在第一部主演的电影《老井》里夺下了三座影帝。
1988年,他指导了第一部电影《红高粱》,结识了一个对他影响极大的女人:巩俐。两人的首次合作便一举夺得了亚洲首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随后便开启了两人合作的黄金时代,二人又一起拍摄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的作品。更让世界认识了张艺谋和巩俐这对组合,而这八年,也是张艺谋导演生涯最为辉煌的八年。
在《摇啊摇,要到外婆桥》与巩俐分道扬镳之后的四年里,张艺谋逐步转型,开始关注现实题材以外的电影类型,入围第五十届戛纳电影节、参展第五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有话好好说》便是其中的转型之作。
影片中大量的手持摄影跟拍,晃动的镜头,就像姜文饰演的赵小帅内心状态一样,无法安定下来。片中的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浮躁,影射的是大城市每里个人紧张的生活现状。
2002年,武侠电影《英雄》上映。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在国内外收获了巨大的票房收益的同时,也拉开了张艺谋商业片时代的帷幕,更由此开启了内地商业电影的新时代,之后市场一片繁荣,银幕数持续增长。
如果评析张艺谋,分两个阶段去看他,仿佛可以看出他一路的心路历程。《英雄》之前,是他的作者电影时代。他的视角都围绕在平民的故事 。诸如《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尤为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小见大,用个人的命运来反应时代的变迁,侧重人物关系的转变,在意情绪细节的铺设。
《英雄》之后,是他的商业片鸿篇巨制时代。从《金陵十三钗》到《归来》,他的视角,更为广阔,他的野心,更为宏大。他开始侧重大场面,刻意做大格局,却以大见小,意图聚焦在一个时代背景,一组人群,一个故事,从而表达一种社会问题,甚至意在拷问哲学命题。
曾经的他,是质朴、 简单、纯粹的,就像是黄土地里的红薯,带着大地的新鲜,让人感到熟悉。如今的他,更多着重于个人美学与商业的结合。比起以往,多了很多粉质,披了一层看似复杂的披风,却终究像是一个不敢卸妆的网红地瓜。
《英雄》之后的张艺谋,被人批评说失去了第五代导演的艺术生命,被人质疑说第五代的时代已经解体,被人诟病说他不再是个导演,而更像是个商人。这些点,更在《长城》的失败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但随着《影》的问世,张艺谋独特的一面又被人一一记起。从整个第五代宏观角度来看,张艺谋是第五代这条船上的一员代表。从电影导演来看张艺谋,第五代不过是他个人生涯里一个彼时巅峰的标签。
从色彩到黑白的由多到精
从“边缘人”到风云人物,张艺谋受宠若惊。谈及为何在摄影、演员和导演之中最后选择了导演,张艺谋传记书籍《张艺谋的作业》之中有这样一句张艺谋说过的话,“我希望自己可以迅速工具化。工具化了,你就会对别人有用,一旦人有了用,有些东西就不会找到你的身上,你就会有空隙生存。而导演,则是我选择要做的工具。”
身为导演的张艺谋,最独特的电影风格便是色彩。作为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的拥趸,他的电影也都喜用浓墨重彩来凸显张力,其中尤爱红色。
从《英雄》的红、白、黄、绿、蓝五色映照人物,到《影》的黑白主色基调映衬血的鲜红凛冽,他的作品色彩在比例上从复杂逐渐简单,华丽回归朴实,如同他曾经夸张渲染意在凸显自己表达的心境,到了如今低调内敛懂得克制留白的淡然。
由于摄影出身,张艺谋对人物形象的设计塑造和场景建筑的置景搭建十分注重。从《影》的纪录片可以看出,他对原创性的要求十分苛刻,为了营造电影中的时代感,从而让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他对每一个大到宫殿小到屏风的细节都无比在意。
而也正是这样的细致和精细,他的电影以及舞台剧甚至大型的现场表演,才会屡屡给人以惊艳和惊奇。
如今,随着《影》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金马奖一举拦下十二项提名之后,申奥的风声亦若隐若现,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脚步还在马不停蹄地继续。据悉,他的新片《一秒钟》已经杀青,这样的一个工作狂状态体现的是他对电影的真挚和狂热。
当无意间算及张艺谋的年龄,惊讶地意识到他已经68岁的时候,他反而并没有觉得自己很老。就如同他说的,他会拍一辈子电影,至少要到八十岁。
而到了八十岁之后,他觉得那时候再拍电影都是小辈在逗你玩。但不管到没到那一天,现在的张艺谋还在一直不断探索跟随时代步伐的路上,一边维持着商业片的类型带动票房,又一边在努力试验着将自己的美学艺术表达与传统文化内容融合输入。
赞扬他的人认为他是中国商业片导演的标杆,而批评他的人则视他为自我阉割的导演艺术生命终结。但纵观张艺谋的前半生,他勤勤恳恳积累下来的口碑和票房,划开了中国商业片导演的一个奠基石般的鸿沟,也同时在中国电影现代史中留下了足以载入的印记。
你大爷一辈子都是你大爷,国师终究还是国师。希望您,继续精益求精,拍出更多更好的体现中国气质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