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大早,墨宝和妈妈的战争就开始了。
起因是不知道谁把胶水洒在了沙发座套上了。
墨宝告诉妈妈不是自己弄的。
妈妈告诉墨宝,
妈妈相信不是你做的,但是胶水是你从书架上拿下了的。
墨宝说但是我用完放回原处了。
妈妈说如果你真的放回原处的话,不会有人把胶水拿下来的,
尤其是弟弟更不可能从那么高的地方拿下来。
所以胶水撒了有一部分原因是你没把胶水用完放回原处。
墨宝很委屈的说,我真的把胶水放回原处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撒了。
妈妈特别理解得说:妈妈相信你,
但是胶水确实你从书架上拿下来没有放回原处,
所以胶水撒了,你需要承担小部分责任,
帮妈妈把沙发座套拿到洗衣机哪里洗洗。
墨宝很倔强的反抗,拒不承担妈妈所说的责任,
然后开始委屈的哭泣起来。
后来跟妈妈怄了很久,才缓和下来。
02
事情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时的墨宝五岁。
五岁怎么了?五岁也应该承担责任啊。
是的,承担责任是必须的。
但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首先,发生的事情是胶水撒沙发上了。
墨宝要承担的责任是之前从书架上把胶水拿来了没放回原处。
中间的逻辑是:
因为墨宝之前把胶水从书架上拿下来用完没放回原处,
所有可能被小宝宝又拿了出来,撒了一沙发。
但如果墨宝用完就放回原处,小宝宝就不能碰到胶水,胶水也就不会撒到沙发上。
所以逻辑推理后,墨宝需要承担的部分责任是没有把物品归位的责任。
那么他需要承担的一点后果是,把沙发套送到洗衣机的脏衣框里。
从任何一个成人角度看,这都没有问题,妈妈做得非常正确。
但问题出在哪了呢?
答案是墨宝所处的年龄段
墨宝今年五岁。
03
五岁儿童在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还处于表象思维阶段。
这个阶段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的,表象的,固定的。
举个例子,如果问这个时期的孩子2+3等于几?
孩子是不能通过抽象思维回答你是5的,
他们需要掰着小指头,一个一个的数才知道2+3=5
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个时期叫做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点是思维的不可逆性。
孩子在这个阶段是无法理解,当A>B时,则B<A。
如果我们理解这个特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墨宝很难承认自己错了。
他的逻辑理解能力只到谁弄撒了胶水,谁承担责任。
至于妈妈讲的他需要负的责任,
涉及到逆向推理思维,
因为A事件的发生是由B事件导致的,而B事件是由C事件导致的,
所以C事件和A事件之间是由关联的。
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反正需要到6,7岁以后才能发展出来。
他的小脑袋现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很清晰的理解。
所以无怪乎跟妈妈一直闹了。
04
有时候,我们认为没有任何问题的事情,
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眼里,
问题大了去了。
多了解一些孩子发展的规律,
处理起亲子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特别喜欢一句话,非常适用于教育孩子
而且简直就是与人相处的真谛
那就是:
一切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