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需要养成的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
如果要评选出一些“万能励志句”,“你需要积极主动”一定可以名列其中。
比如,如果有人问:我该如何爱一个人?你可以回答:你需要积极主动......
或者有人问:我该如何做好工作?你可以回答:你需要积极主动......
再比如有人问:我该如何改变自己?你可以回答:你需要积极主动......
百变问题,同一答案,竟然还没有什么违和感,不得不说,“积极主动”真的很万能。
可问题是,“万能句”很容易变成金光灿灿的大力金刚丸,表面看上去牛逼无比,但呑下去却基本没啥鸟用。
因为很多“万能句”,往往意味着它很容易被你知道,却并不会告诉你,你该如何去做到。但从知道到做到,中间可隔着不止一个筯斗云的距离呢。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积极主动并让它发挥功效?
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需要从心态、思维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转变并固化。
1、心态层面:从“受制于人”转变到“操之于我”。
积极主动的反面是消极被动。
消极被动的典型表现是:归罪于外。
我有个朋友,脾气不好,他说是因为他爸爸脾气不好,所以遗传给他了;学习不好,他说是因为他所在的学校教学质量太烂,所以他学不好;粗心大意,他说是因为他的成长经历中没有人教会他如何细心......,搞到最后,除了长得帅这点跟他自己有关以外,其他问题好像都与他无关似的。
归罪于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内在责任感的消㪚: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那与我无关。因为与我无关,所以无动于衷。于是就越来越不敢承担责任,进而推卸责任,最后甚至会形成一种“受害者”的心态:觉得除自己以外,全世界都是婊子。
但其实呢,你今天所面临的境遇,不过是昨天你种下的因结出来的果罢了。如果真的什么都与你无关,那你是个什么鬼?
更重要的是,尽管有时我们并不知道生活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却可以决定自己以何种态度,去面对和处理这些事情。因为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这种选择的自由,正是我们得以积极主动的根本。
比如,如果有人骂你是头猪,正常情况下,你并不会直接骂回去。你会思考:为什么他骂我是头猪?是故意的?是开玩笑?是无心的?你会想象:我如果骂回去以后有什么后果?是俩人打一架?是他根本不在意?是俩人关系更好了?你会判断并行动:我到底要骂回去还是根本不理他?这种思考、想象和判断,正是我们在运用自身“选择的自由”来做选择和判断的过程。所以,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别人在决定你的心情一样,毕竟他骂了你嘛,但根本上,是你的选择和回应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心情,而不是别人在决定。
我们之所以有“选择的自由”,是因为我们身上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它们是:自我意识、想象力、独立意志和良知,自我意识可以让我们觉察到发生了什么,想象力可以让我们超脱当下看问题,独立意志让我们拥有行动的自由,良知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并做出判断,这些天赋让我们在面临刺激的时候,真正能够发挥“选择的自由”并做到积极主动。至于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已有所阐述。
“选择的自由”程度越大,积极主动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大选择的自由,来增强积极主动的程度。具体方法是:磨砺天赋。比如:你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自我意识;你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强化想像力;你可以通过坚持早起和健身来强化独立意志;等等。天赋磨砺和发挥的越好,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我们也更容易做到积极主动。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可以凭借天赋,拥有选择的自由,进而掌控人生,这是积极主动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心态。
2、思维层面:从沉溺“关注圈”转变到专注“影响圈”。
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三类: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
从可控程度上来说,老天爷的事,比如下雨或者刮台风,是不可控的;别人的事,比如你对象明早上班穿什么,是间接可控的;自己的事,比如你中午的工作餐去哪儿吃,是可控的。
消极被动者,总是习惯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上面,也就是沉溺在“关注圈”。
同事A,准备参加晋升考评,考评还没开始,自己先把自己吓个半死:“竞争对手太强怎么办?”、“领导考核的太严怎么办?”、“万一那天发挥不好怎么办?”...,A想的问题倒是不少,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他也没有正视或者解决掉这些问题,最后搞的自己信心一点一点流失掉。
积极主动者,则尝试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面,他们不忽视问题的存在,但会时刻问自己:我自己能够做点什么来推动问题的解决?也就是专注于“影响圈”。
同事B,也是参加晋升考评,也会有跟A一样的疑问,但B会更在意的是:我能做点什么?“竞争对手太强怎么办?”那就更详细地了解自己的对手,同时来突出自己的优点。“领导考核的太严怎么办?”那就准备地更翔实、更充分。“那天万一发挥不好怎么办?”那就多演练几次,同时找别人在一旁加以纠正。
就算问题再多、情况再糟,我们也总能够做些什么,来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积极主动者应该具有的重要思维。而方法就是,我们需要把自己注意力的焦点从不可控的事情,转移到自己可控的事情上面,同时多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3、行为层面:从“如果...”转变到“我能...”。
心态和思维最后都需要通过行为来呈现并固化。
积极主动者可以通过优化说话方式和做事风格,来修炼积极主动的习惯。
消极被动者经常会说这样的话:
“如果我女朋友脾气更好一点,我会更爱她”。
“如果我更有钱一点,我想去迪拜旅行"。
“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我一定会去健身。”
......
之所以说这样的话,还是因为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了不可控的事情上面;寄希望于别人或者外在条件改变了,自己才改变;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别人的改变。
积极主动者会这样讲:
“女朋友脾气差,我能够让自己更包容,同时影响她,让她变得更好......”
“我想去迪拜,我能够制订可行的赚钱计划,挣更多的钱来实现......”
“我想要健身,我能够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以便有充裕的时间健身......”
消极被动者关心的是“如果......”;积极被动者在意的是“我能......”;不同的语言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意识,甚至会形成不同的心智结构。
在做事风格上,消极被动者因为思维过于宽泛,而且关注的焦点也多在不可控的事情上面,因而容易想的多但做的少;而积极主动者,因为思维聚焦,同时着力于做点什么,因而会有更切合实际的计划,行动力也更强。
消极被动者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积极主动者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难过,就找个地方大吃一顿;无聊,就拿本书认真读完;懈怠,就去跑步跑到满头大汗;迷茫,就踏踏实实把手头事情做完;无趣,就抓紧学个靠谱的手艺...,生活的美好在于它不会告诉你什么答案,但却让你拥有选择的权利,不管你面临什么问题,总能做点什么,去接近并感受美好。前提是,你的得成为一个积极主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