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迎来了于畅老师的《思维导图课程(2)》。本节课,重在的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及运用。在运用方面,从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入手讲解。
首先,于老师用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导入课程:记词语。一分钟记十个词语,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有没有一种让我们快速记忆的方法呢?
在这里,于老师介绍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情境记忆法:把十个词语用一段语意连贯的有趣的话连缀起来。这确实提高了记忆效率。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需要我们记忆的太多了,并且,知识更新速度以秒记,我们该如何记忆着排山倒海的知识,又该如何去梳理这些杂乱的知识呢?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人们发现思维导图可以梳理发展性的思维,抓住要点、关键和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被广泛的用在不同领域,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它们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就教育来说,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方面都可以发挥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
在教师教学方面,思维导图可以用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上。实际运用中,从宏观上来说,主要是学科层面和政策教材的视角,聚焦于国家课程标准,从标准出发,走向整册教材,让教师明白“教什么”;从中观上来说,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层面,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篇章的串联,挖掘扩大课程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从微观方面来说,定焦于每一篇课文,从教学目标出发,规划教学流程,并使教学评价贯穿其中,让教师清楚“怎么教”。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各科教学重点,完成整体教学规划。
也可以就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梳理出重点知识和脉络。
下面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应用在语文学科中,可以做整体单元规划,
也可以做某一主题的关键点提示和梳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课前课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主要知识,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课后我们依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做思维导图并不是一种毫无规律可循的盲目行为。做思维导图我们要注意三点:要有目标意识、要有关键要素、要有层级意识。
目标意识即我们在座教学设计时,要确定篇章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肯定不止一个,我们要一一罗列出来。并且要提炼出关键词。用于做文字提示。从首先确定目标,再确定教学过程,接下来确定教学过程当中包含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层级清晰得当。
这样做出来的思维导图,非常清晰而且较为简单,字数很少,可以包含图标、图片、彩色字符等,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思维导图的形式有多样的,可以有树状,可以有发散性的圆状,可以有对称状……,他们各有所长,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要求。在这里于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
思维导图可对学生学习也有非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中。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文章的基础信息和理解性信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也可以用在写作当中,确定好自己要写的人、景或者事。利用思维导图写出关键字词,梳理出写作流程。这样写文章也能做到中心突出,有话可写,有章可循。
思维导图可以让大脑发挥更充分的发散性思维优势,也可以把思维梳理的明晰透彻。可以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是学以致用。两次思维导图作业我还没有做出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