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杭州,雨一直下,一直下,又湿又冷,心情难免有些低落。一个人蜷缩在家里的时候,觉得除了睡觉可以不让人莫名地悲秋伤春,好像别无他法。
昨,应好友之约,一起去了早已名声大噪的晓书馆,对,就是那个高晓松发起和担任馆长的图书馆。后又趁着天光,两个人去良渚博物馆走了走。
晓书馆坐落在由设计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良渚文化村内,阴冷的天气,让整座图书馆显得越发冷清和安静。
走进图书馆,说老实话,这是我头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书墙。
以前在英国念书的时候,学校里有座上个世纪初建立的中央图书馆,藏书也是浩如烟海,但也不见得有这么高的书墙。目测晓书馆的书墙至少三层楼高,配上一样巨型的落地窗,简直舒服得让人想立刻泡一壶茶,挑一本书,坐上一整天。
可惜去得有些晚了,到达的时候距离闭馆只剩两个小时。也好,畅读的机会留给下次,下次一定再来。
在书架上随手拿起一本标题非常有趣的书,翻了翻,大概是讲摇滚乐的。
这段时间在家看了很多关于古迹发掘的纪录片,其中就包括良渚文明的片子,所以早就嚷嚷着要去博物馆。昨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天不算晚,索性趁这次机会一并去了。
展馆外围是一片庞大的仿古城墙,透过巨大的石门,可以窥见半颗郁郁葱葱的大树。从这里进去,也就走进了神秘的远古人类文明社会。
展馆内景有一个露天的回形长廊。中间的水池里摆放的是形似良渚古人佩戴的玉壁。我跟朋友笑说,这走廊让我想起坐落在巴斯的罗马古浴场里的某个场景,中间都有大大的长方形露天水池,都美得不可方物。
内馆一分为三。第一个场馆展现了5000年前新时期时代的良渚古人发明的农耕工具,储存的农作食物,以及大名鼎鼎的黑陶器。在碳化了的水稻颗粒面前,我难以移步,要知道,在此之前,人类最早发现的水稻是在印度(大约4300年前),中国的水稻技术一度被以为是从印度引进。当然,在此后的中国的河姆渡遗址里更是发现了距今6-7千年前的水稻颗粒。
最叫人兴奋的,莫过于三号展馆中陈列的大量玉器。倒不是因为玉器比陶器更华丽,我只是真想亲眼看看良渚古人在玉器上绘画出的神秘图腾。再者,远古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前提下,究竟如何在这坚硬无比的玉石上作画,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玉壁系列
玉琮系列
细看,很多玉琮上刻有良渚文明的标志性图腾。有人说玉琮象征着两性繁殖,也有人说它承载的是天圆地方的概念,而那美丽的图腾,也许包含着古人对太阳的敬畏之心。
在浩瀚无垠的书籍与历史中,人才会真正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许多一直藏在心里觉得了不得的烦恼与痛苦,其实是因为我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走不出来。
所以,心情压抑的时候,走吧,一起去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坐一坐,那里有沧海桑田,有星辰大海,甚至也有刀光剑影,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起去看一看,读一读,也许心情就能好一点儿呢。
2018.12.6
写于杭州
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