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80年代,这个时期国家刚开始计划生育,我的很多小伙伴们还有很多都是3个,4个孩子,我家有两个,那是的我还是非常羡慕只有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我熟悉的动画片是黑猫警长。学校的老师普遍都很严厉,可以打骂学生,学生和家长也对老师非常尊重。在家无论多调皮的孩子,没有不怕老师的。那时候物价很低,没有假货,1毛钱就能买个酒芯巧克力,2毛钱买个糖巴子,1毛钱一个冰棍。。。。总之一毛钱可以买很多东西。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时候死刑,会在执行前,由卡车装着死刑犯满街游行,最后到郊区执行。
我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种满庄稼的平原。大多数时节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禾苗,到了秋天变成大片金黄的麦田。春天是大片金色的油菜花田。无数不知名的湖,河水,长满碧绿的荷叶,远远的有庄户人家烧火升起的炊烟。 儿时,对此地一无所知,混沌生活。现自己成家,故地重游,对它的了解越多,越是更爱这片土地。 它有着优秀的文化底蕴,演绎出无数精彩故事。 我的家乡湖北天门,古称竟陵,位于江汉平原,长江流域。
最早期的此地,是石家河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4000-4600年,青铜时代的文化,见证了文明的萌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发现为当时之重要的城邑。公元前516年,楚竟平王卒葬于佛子山镇,因竞平王之陵而得名“竟陵”。据《东皋杂录》载:“竟陵者,陵之竟也。”公元前704年, 沈鹿会盟源于此地,楚武王联合十三国诸侯沈鹿之地的石家河会盟。
春秋为郧国地,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 。秦统一中国后,设竟陵县,隶属南郡。
早期的历史遗迹,反映了此地千百年的繁衍。我们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就能快速了解此地都有哪些醒脑事件。从早期石家河文化到沈鹿会盟,唐代著名“茶圣”---陆羽到晚唐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学派,清代净潭乡七屋台村称“状元湾”,如今称为"侨乡"等等,无不反应出当地人的智慧与勤奋。
唐代陆羽,是如今给当地经济文化带来最重要影响和改变的文化名人之首。天门市政府重修西塔寺,茶经楼,西湖公园,古雁桥等古迹遗址纪念他。当今世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曾想到,这才华横溢的背后,是他这苦难堆砌成的一生!一个命运曲折的孤儿,出生即被父母遗弃,从小在谋生于数个行当底层,19岁选择研茶,一生耕耘此道,最终福泽后人,成为奇谈。他于公元733—804 出生于复州竟陵,现在湖北天门市。他是世界上首部茶学专著《茶经》的作者、被后人称为“茶圣”陆羽。《陆文学自传》,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言语诙谐,自嘲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一句“不知何许人也”,道尽无奈艰辛。
他的身世,《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都有记载。一个秋风瑟瑟的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婴儿,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
智积是唐朝著名高僧,他为陆羽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好茶,陆羽在身边耳濡目染多年。十二岁那年,陆羽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时逢“安史之乱”, 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传。
初到江南,结识了但对陆羽茶事活动帮助最大而且情谊最深的诗僧皎然。皎然俗姓谢,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与皎陆相识,竟能结为忘年之交,结谊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继去世,其情谊经《唐才子传》的铺排渲染,为后人所深深钦佩。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陈师道在《茶经序》里这样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也就是说,陆羽是天下第一个写茶书的人,对茶事人事功不可没。这部《茶经》,让陆羽从唐代起,就开始被人尊称为“茶圣”,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巨大荣誉。而陆羽为之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估量的。
从火门山上下来之后,年仅十九岁的少年陆羽便心无旁骛,立志于对茶事的研究考察工作。全唐诗里收录了他著名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安史之乱”后,陆羽一路考察茶事,辗转来到江南的湖州,当时年仅二十四岁,从此定居于此,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用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充实《茶经》的写作。而今,留给故土的,是他的思念和毕其一生的心血。
除了陆羽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古代文人。比如公元838年,晚唐诗人皮日休,生于竟陵。有诗集《皮子文薮》的作者、伟大现实主义诗人。鲁迅先生曾赞誉皮日休的文章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明代万历年间的竟陵学派, 主要代表作品:《帝京景物略》。因谭元春、钟惺皆为竟陵人而得名。他们合编的《唐诗归》、《古诗归》流传于世。清代有嘉庆十六年(1811年)状元蒋立镛,出生地净潭乡七屋台村被誉为“状元湾”,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自其父蒋祥墀起,依次蒋立镛、蒋元溥、蒋启勋、蒋传燮,分别为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的五代进士,并两登鼎甲,即继蒋立镛中状元之后,蒋元溥于道光十三年中探花。
现在的天门市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28万天门人旅居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天门70%以上的家庭都有“海外关系”,侨居地遍及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呢?原来,天门西北为丘陵地带,东南系滨湖洼地,最低点仅为海拔24米左右。汉水自西北来,流经天门全境。自古以来,常年水灾,特别是东乡(现在马湾一带)的百姓不得安宁。由于年年水灾,逼迫人们远走他乡,外地谋生。他们在海外尤擅长挑牙虫,扎纸花,耍三棒鼓为生计。
无论是陆羽或侨乡事件等都不难看出,先天的劣势和天灾影响下,人的韧性更强,苦难磨砺品质!今走在竟陵西湖公园,游过西塔寺,西塔寺香火衰败,遥想它唐代时期的辉煌,感叹时间的流逝,今非昔比。而雄伟的藏经楼,如今屹立于湖中,述说着几百年前的故事。我对此地的认识越多,越爱这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