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省沅江市三中发生了一起学生冲动捅死老师的案件,伤人者为一名高三在读学生罗同学,而受伤导致死亡的是该名学生的班主任鲍老师。事情的经过大致是罗同学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因此被鲍老师要求留在学校完成为止。罗同学不从,两者发生了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罗同学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对鲍老师连捅数刀,致使鲍老师在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据在校同学的表述,罗同学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是班上的第一名,平时沉默寡言、老实内向,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他深得老师的喜爱,同时也包括了鲍老师。可没想到鲍老师的生命居然终结在了自己的学生的手里。
这个新闻的确让人倍感惋惜,一个是正值花季的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本应好好学习然后奔向自己心仪的大学,而如今需要接受拘留改造并背上了一条罪名,为自己的美好人生添上了污点。而另一位是学生口中的敬业、和蔼幽默的好老师,是女儿敬重的亦师亦友的父亲,本应一如既往地教书育人,看着一批批学生包括自己的女儿考上大学,走向社会。而现在却倒在了自己无数次批改作业的办公桌下,永远地把生命留在了47岁。
这件事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因为现在青少年冲动犯案屡见不鲜,更多犯案的青少年还是家长老师眼中认为的老实,乖巧的孩子。其实有很多相似的案件,都是由于犯案青年被受害人的言语所激怒,一时冲动而伸出了屠刀。这正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明显的心理缺失的表现。现在很多的青少年,都是在父母的悉心照料,百般呵护中成长。他们从小都习惯接受掌声和赞美,因此当出现了批评和反对的声音后,就会选择自动屏蔽。若无法过滤,就会难以接受,影响自身情绪,产生消极态度。严重者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事情。其实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小教育青少年,生而为人,不是为了当一个战无不胜的勇者,没有谁能永远都站在舞台的中心,也没有谁能一辈子没有挫折。被赞美,是由于自己努力做好了一件事,获得了应得的肯定;而被批评就说明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这个世界上人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也有很多。没有人能控制他人发声,主导舆论。能调整的就只有自己,让自己学会消化,学会筛选,学会调整。当然还需要强调的是批评和侮辱谩骂是两回事,当受到言语侮辱的时候,也还是要通过积极正面的方式去维护自身的尊严。
学习成绩是第一,但不是唯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底下,学习成绩成为了学生被考察的首要因素,家长和老师会通过一系列高压活动去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其他方面。很多人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打上好学生的标签,而所谓的“好学生”就一定是学习成绩好的。成绩优秀就能和“好学生”划上等号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根本,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见到很多高校里会出现“体育老师没有空,这节上数学课”的同款巧合;或者是手工劳作课由家长代劳,成为了家长的任务;学校里举行的活动,目的只在于评选,不在于享受,竞争成为了首要目的。到最后还是回归成绩排名,成绩好者得天下。纵使有其他的缺点也能被成绩优异这一亮点淹没,被缩小,被无视,最终酿成大错。其实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关注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其他方向的发展。老师在对待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不能搞特殊化。因为老师无形中的过度关心会导致学生形成优越感,不自觉地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会把自己和“成绩不好的人”区分出来,差别对待。这样对所有学生的心态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应该被别人尊重,一旦没有受到特殊对待,就会有强大的心理落差;而成绩一般的学生长期以往不受重视,会认为自己被不公平对待,对社会产生怨念。其实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应该被重视和尊重。学习成绩不好,不应被标签“一事无成”,应鼓励多向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弹簧刀被随身携带,是自保意识太强还是疏于管理?对于此次案件的犯罪工具,我很差异。为什么一把弹簧刀能被随身携带到校园呢?虽说学校是没有无故搜查学生书包的权利,但是我认为经过此事之后学校方面应该需要加强管制,而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不主动购买和提供可伤人的物件给自己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购买应该积极引导和疏通,问清楚缘由,不能一味的无视或者责骂。不提倡暴力解决问题,也是家长和学校应当需要上的一课。
青少年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毕竟人格从小就形成,一旦形成也难以更改。因此父母和教师应树立好自身榜样,向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留意青少年的发展动向。社会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成立专门的机构。同时,要成立更多的公益性组织或公益心理咨询热线,让青少年在遇到心理障碍时有求助渠道。还应该加强司法管理,对言语上的攻击侮辱进行管制,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权利,但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上责任。
逝者已逝,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出现同类事情,学校应该是一个乐园,一片净土。
以上图片均于网络上下载,如有侵权请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