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书评要从何写起呢?我想我很难在如此宏大的构架中找到着重的一点来切入。对于长篇小说来说,一个明确的主线尤为重要。小说的情节就像是每一根骨头,每一块血肉,这时候就需要一跟看不见的线把他们穿起来,从而使这篇小说构架更加的宏大,节奏更加的紧密。明线也好,暗线也好,总是要有一根线穿着你的。可能有时候你感受不到,就像呼啸山庄这样的插叙写法,或是局外人第一人称叙写手法,都很难让人抓住作者的点。但读到最后你都会不由得的接受作者所想表达给你的那种情感,那种戳着你胸口的力量,这就是暗线在牵着你思绪。
书的大背景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但这并不能作为书的主线。那贯穿全书的当然就是郝思嘉这一个传奇般的女子。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郝思嘉的形式方法在道德上是完全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她偶尔会显示出对别人的关怀和热爱,那也是因为他抱着自己的目的。
但我们认真回想他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站在道德的层面去批驳他么?他爱着希礼,却先后嫁给了三个不同的男人,嫁给韩查理可以说是因为由爱产生的嫉妒,那之后从自己妹妹手里抢走了弗兰克,弗兰克死后又嫁给了全亚特兰大最臭名昭著的白瑞德,那就仅仅是为了钱,新潮的裙子和不停的参加舞会。
她杀死前来盗窃的北方佬,并且靠着从他身上搜刮来的钱勉强支撑了一段日子。对于这段经历,白瑞德曾经以他那特有的语气来讥讽思嘉,“他还创办锯木厂,坐着马车穿行在贫民窑中,甚至有次差点被强奸。他雇佣囚犯,还任由自己的工头剥削他们,把劣质木材卖给孤儿寡母,直接或间接地害死了好几个人。我们看书的时候真的觉得他是个十足的恶棍,是个投机者。
我们又不得不爱这个角色,似乎在郝思嘉面前我们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弱化了。我们都在一点点的看着坚强固执的女孩,看她那股小农经济所特有的狡诈与阴险,看她那为了举止和修养被刻意培养出的惺惺作态,她在战争的窘迫之中做出的每一点改变都在牵动着我们。战争结束后,思嘉迅速的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她一个人想方设法以卑鄙,狡诈的姿态固执的活着。
很多书评和影评中都有关于郝思嘉的品德的赞美,说她战时护理伤者,在战败之后还带上了梅利和她的孩子,说她为塔拉默默奉献,养活了十几口人,说她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歌颂。在我看来,这真的太天真了,他们真的懂支撑着郝思嘉做这些事情的动力么?郝思嘉爱塔拉,爱这片红色泥土所构成的种植园,这种爱尔兰人对于土地的热爱才是支撑着她一步一步向前的动力。艾伦教会了思嘉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行为,以及如何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对于郝思嘉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郝嘉乐来决定的,正是如此,每次白瑞德讥讽思嘉是,她最先的反应不是寻找嗅盐,而是在想怎么能把这个可恶男人的头锤爆。思嘉太直率了,如果他因为怀孕而感到羞愧而不敢上路去照看木材厂,或是因为担心囚犯的身体儿雇佣高价的自由黑人,我们反而不会那么喜欢她。
如果这仅仅是一部讲述如何与灾难抗争,向着新生活前进的书,并在其中穿插三角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的话,那就不会自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真正吸引我们的,是那个狡诈贪婪,眼里只有金钱与土地的郝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