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班出身的小编来说,深知早期绘画刚入门时的艰辛与无奈:造型不准确、画得腻了、画得死板……,在这些批评的话语中,当年萦绕在我脑子里最深刻的是:造型不准确!
造型是事物的骨架,骨架对了,你就成功了80%
当时,小编还是小鲜肉的时候,咳咳,对于造型不准确的本质原因并不了解,归结为:画得少、眼高手低等等,弯路走的不少,短时间见效很慢,就像迷失在一个怪圈森林里。
事物之间是关联而相通的,不要孤立去看,也许在非绘画领域你顿悟了,在绘画中你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一次看“闲”书,里边讲到一个点叫“人的本能”,书中例子:
研究发现婴儿之所以晚上会哭闹得更严重其原因是出于本能,其目的是降低母体的体质,从而延缓他(她)弟弟妹妹的降生时间,让母亲的爱都注入他(她)一个人身上。
书中还说,拖延症其实就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的本能是趋向于简化,管他三七二十一!老子先自己舒服一会儿再说,于是今天就拖到了明天。
这里强调的重点是:“反本能”。一个拳头向你打过来,你的本能是保护自己,下意识闭上眼睛(虽然这种本能太可笑,闭上眼睛拳头打来也会疼!)。如果你要想成为拳击高手,就要有反本能意识,当拳头打过来依然能保持睁眼并灵活应对。
对于绘画造型的不准确,是不是因为人的本能原因呢?于是在过往的生活中我就留意查找一些资料。果然有了一些发现:
举个例子:当我只让你画一个苹果的时候(如图一),你会怎么做?是不是会把全部精力投放到研究苹果本身上(如图二)?
如果你有“剪影”意识,那么恭喜你,你的技能已经打败95%的用户!
这里强调一点,把复杂物体“剪影”画,有助于理解描绘事物的形体。
刚才不是说了,人的本能就是趋向于简化么,有时候还要利用好这种本能。
把注意力集中在绘画对象本身上,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本能。
对于造型来说,怎样修炼来反“本能”呢?
这里引入一个词叫:图与底(正形与负形)
黑色方块因为面积小、颜色深在画面中突出形成“图”,其余灰色部分面积大成为底的部分。
我们可以这样的理解,图就是绘画的主体事物,底就是绘画中的背景。
现代科学证明,人类大脑能组织变化不定而且混乱的景象,使其成为有意义的空间单元,当图形的光特性有最轻微程度的不均衡现象时(涉及到颜色、大小、形状等等),人立即把视觉组成两个相对的成分一一图像和与之相对应的背景(底)。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面白墙如果泼上水,那么有水的的地方因为颜色深了,立即就会从视线中剥离出来形成单独的形。
非常著名的就是《鲁宾之杯》,它的正形是一个黑背景下的杯子,负形又是人的脸,可谓是“一语双关”、“一箭双雕”。
咱们再回到之前那个苹果上,我们反本能的正常观察方式顺序是从图一的实体,概括到图二然后过渡到图三再到图四,然后再到图一循环观察。
这样就能将视线不单单停留在事物本身,从而达到整体观察的目的。
可以这样说,将图四中的负形描绘正确,其苹果的外轮廓形也会描绘正确,这样一来苹果整形和负形结合观察相当于造型的“”双保险”。
延伸——下面和小编来欣赏一下正负形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从上面图中大家可以看出作为“图与底”这样简单的概念用处是很广的,希望你能举一反三。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
1.反本能的训练不仅仅局限于绘画上,至于它还能帮你做什么,需要你自己挖掘。在这一点上进入了一个概念——“图与底”。
2.从实物—实物剪影(正形,“图”)—周围背景(负形)——实物,循环观察能够提升你的造型能力。
3.单纯提高数量并不能有效提高你的造型能力,要想提高造型能力前提是方法正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后边新的内容会更精彩!
美术视觉,带给你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喜欢记得点击关注支持,欢迎你在下方留言与我交流。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配图精选自网络,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