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红楼梦》虽然看的一知半解,但首先吸引我的是书里应和不同场合时间地点和人物出现的诗词歌赋,虽然也是读得半懂不懂的,但却喜欢那种文字中透出的韵律美,能让文字中体现出有如音乐般旋律之美的大概就只有我们的古诗词了,那是一个美仑美奂的文字仙境!
中国诗词歌赋之美基本应该从《诗经》开始吧。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包罗万象,有劳动、有爱情、有战争、有帝王,有风俗、有天象、有动植物,是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里的这首《蒹葭》一共有三小节,后面两节都和这第一节表达的是一个意思:美人翩然傲立,似仙似幻但因为山水阻隔好像永远也无法走近神女的身边去,渴望却又只能叹息。这首诗歌你可以把它看成关于爱情,更可以把它看成事业和生活中的种种我们渴望却又失之交臂的事物,这首诗歌所富含的哲理和象征意义是需要反复诵读和细细品味的。
每每读到这首诗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东晋顾恺之的画《洛神赋图》。画作描绘了一个惊见洛水神女却爱而不得故事。整幅画中神女都是一种衣袂翩然,却遥不可及的存在,其他画中人除了远观就无事可做了,很有趣味!其实顾恺之的画来源于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的诗《洛神赋》,讲述曹植在洛水遇见神女从此情根深种的故事。曹植的赋洋洋洒洒写了六大段,我却觉得不如一共只有27个字的这首《诗经》里的《蒹葭》洗练一目了然又朗朗于口,寓意丰满,和顾恺之的画最相配!
《诗经》作为文学的源头常常被后世的文人名士引用,这方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曹操。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曹操在赤壁大战前豪情万丈,信心满满以为这一仗必胜无疑,所以临江酒宴群臣,横槊歌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的这篇《短歌行》后半段引用的是《诗经》里的《子衿》和《鹿鸣》。其中《鹿鸣》也是一共有三段,曹操引用了第一段的前半部分。诗歌表现的是小鹿们在园林的一角悠然的鸣叫啃食着青草,而园林的另外一边笙瑟鼓乐,宾客们高谈阔论,美酒配着美食,一幅完整的园林宴享图由文字展现出来。曹操的引用充分说明他在赤壁大战前轻松快乐志在必得又得意洋洋急着要和群臣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情。此时的他决不会想到一场惨败在等着他。
而《诗经》中最被历代后世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帝王、忧国忧民的文臣武将挂在嘴边的就要属《黍离》里的那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由于诗歌本身的创作背景已经不清楚了,所以这几句话和前半部分歌咏高粱穗子的句子一起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就众说纷纭了,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胸怀大志想要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事情的人来说,这几句话无疑是最贴心最具表现力了,所以也就被以后的热血人士常常念叨了。
我们现在生活做事说话也常常会引用到《诗经》里的小句子却不自知,例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
《鹤鸣》,‘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采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我们用《诗经》里的句子评价调侃我们的生活,更用《诗经》里的审美观铸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唯一而恒定不变的对美女的审核标准。
《诗经》里有一首《硕人》是讲述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嫁给卫庄公的大婚场面。
四牡有骄,朱幩(fen)镳(biao)镳。翟茀以朝。
葭菼(ta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e)。
这几句诗歌是说四匹马拉的大婚轿车红绸飘飘,雄壮威武。路边的芦苇茂盛呀,陪嫁的伴娘也很多,陪嫁的武士更是相貌堂堂,点出了王侯公爵的婚礼排场非比寻常。最要紧的是诗歌里说出了新娘的美貌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qiu)蛴(qi),齿如瓠(hu)犀。螓(qi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出生的嫩芽细柔,肌肤如羊脂一般凝滑,娥眉淡扫,明眸皓齿,风情万种,妥妥的白富美一个。这样的对于美貌的表达成为了后世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关于美女的定义。虽然后期每个朝代对美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那都是在身材和姿态上的考量并不影响上述几项一直以来的要求。比如汉代以瘦为美到了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跳舞的惊悚程度,而唐代又往其相反的胖上发展都是在和身材较劲,否则的话哪儿还有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的千古绝唱《长恨歌》的立锥之地。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西周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部当时的民间诗歌小集穿越了三千多年时空仍然温润着我们的生活,可见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和穿透力。
我们今天常常探讨如何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有很多悲观的情绪,但其实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很多传统的东西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骨血,和我们成为一体成为一个隐性存在的基因因素了。所以如何将我们内在的隐性的因子将其开发放大成为显性基因才是我们最该讨论的关于文化传承问题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