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妈心里藏着一个秘密,当年她收养女儿的时候,女儿的亲生父亲把孩子交给她,嘴里说今后决不再相认,却在送孩子的提包里放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出生年月日和孩子亲生父母的姓名住址。
三十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凉风卷着细雨淅淅沥沥飘落,气温突然骤降十几度。人们都缩成一团,坐在自家的炕上取暖。
那时候于大妈才三十多岁,她的小儿子几天前暴病身亡,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差点也跟着儿子命归黄泉。
天已经完全黑了,丈夫去城里买药还没回来。这时候,门口传来“当当当”的敲门声,于大妈挣扎着爬起来。
黑暗中站着一个年轻小伙,他请求于大妈给他讨点吃的。
于大妈犹豫了一下,看到小伙子穿着淡薄破烂的衣服,就让他进了家门。
家里只有丈夫留给她的一碗鸡汤,她在灶里添了把柴火热了热,递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狼吞虎咽地吃完,询问了于大妈身体不好的原因。离别时说,我媳妇要再生下一个女儿,一定送给你。
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门口传来了大黄狗“汪汪”的叫声。
于大妈推开门一看,那个乞讨过的小伙子手里提着一个大提包,提包的拉链敞开着。
小伙子从包里抱出一个皮包骨头的女婴,递到于大妈手里。
女婴虚弱的啼哭着。于大妈抱过孩子,冲了奶粉喂到孩子嘴里,赶紧把孩子放到热柀窝里。
小伙子说,一看大妈就是好人,我的孩子交给你我也放心。从此我再不会登门相认,希望你们把她养育成人。
有了这个小生命,于大妈不得不打起精神。她到集市上买来一只奶羊,让孩子吃羊奶,她觉得羊奶比牛奶经济实惠。
于大妈给孩子取名小玲。她定时定量的喂养小玲,小玲体重很快增加。每隔几天,她就给小玲洗一次澡,并按时去医院打防疫针。
7岁那年,小玲上了小学。
一天,小玲哭丧着脸对母亲说:" 妈,龙龙说我是捡来的孩子,是不是真的?"
于大嫂强做镇静地说:“那你觉得是不是真的呢?”
小玲说:“我觉得妈妈对我比哥哥亲,估计哥哥是捡来的,他们搞错了。”
母亲说:“对,以后他们再说你,你就回敬他,你才是捡来的孩子。”
小玲睡觉后,于大嫂找到龙龙的母亲边哭边骂:“他婶子,我们于家没有亏待过你啊,你怎么给孩子说这个?以后再让我听到对小玲不利的事,我跟你没完。”
村里人都知道于大嫂的不幸,也领教过于大嫂的厉害,从此没有人敢在小玲面前闲言碎语。
小玲高中毕业后上了技校,每个假期,她都帮妈妈田里干活。
于大嫂怕小玲干农活受苦,在镇上的电器经销店给小玲找了工作。
小玲恋爱结婚后,去了南方旅游,开阔了视野,也策划出了以后创业的方向。
他们先在省城一家电器经销店找了临时工作,有了一些经验后自己开了店。
小玲每月定时给母亲汇款,有空就给母亲打电话嘘寒问暖。
一次母亲受伤住院,小玲知道后连夜从省城赶回,守在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母亲康复后,为了随时和母亲保持联系,小玲给母亲买了一部手机。
父亲去世后,小玲把毌亲接到了省城,邻居们都看不出她们是养母养母关系。
于大嫂看小玲这么好,觉得再把小玲的身世隐瞒下去对不起女儿。
于大嫂托人打听,得知小玲的父亲三年前已车祸身亡,觉得再隐瞒下去愧对小玲。
一天,于大嫂拉着小玲的手说:“孩子,你真的不是我亲生的,这是你父母的地址。”说着递上那个纸条。
小玲平静的说:"妈,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在我心里,我只有你这一个妈妈。"
于大嫂泪眼婆娑的搂过女儿,自己的儿子就像别人的孩子,而她用一碗鸡汤换来的女儿却这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