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生”也许是很多家长正面临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把“孩子胆小”归因为先天的生理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孩子的不良体验、家长的教育不当等等。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前,我们要先弄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那么怎么判别孩子胆小的原因呢?我们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想知道自己孩子胆小的原因,可以试着对照以下几点,大致判断一下原因属于哪一类:
第一种,先天生理因素。如果父母都是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的,那么很有可能孩子就遗传了上一辈的性格特质。
第二种,后天环境因素。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和周围人交往的生活空间,孩子就缺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和体验,慢慢就形成了孤独、胆怯的性格特质。
第三种,孩子的不良体验。比如被厉害的小朋友欺负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来保护自己;或者是被当众训斥或嘲笑过,会导致孩子在群体中出现不自信感和失落感,不愿意再在这个群体中表达和表现自己,生怕再一次受到伤害;又比如孩子第一次打针时,对切肤之痛有过负面观感体验,那么他下次去医院就会很抗拒、很害怕。
第四种,家长的教育不当。比如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不要让陌生人碰你”、“外面骗子很多”,这些话最终导致孩子不敢轻易接近外人;另外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责备打骂,导致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心理上留下阴影。
如果根据以上几点,你找到了孩子胆小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孩子量身定制属于他们的教育对策了,让他们接受各种社交锻炼,变得勇敢、大方、坚强、自信。
对于先天就是性格内向、胆小忍让的孩子,我们要对他们多一份宽容与接受。当他们不敢主动要求或主动参与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他的一旁多加鼓励,用语言为他加油打气,家长也可以先说出一些主动与他人互动的词语或句子,让孩子跟着模仿。当孩子最终愿意在人际交往中往前迈进一小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于肯定和赞扬,让孩子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这也将成为他们社交的 经验“资本”,对未来产生正面影响。
对于后天的教育环境问题,在这里还是要建议广大的家长朋友,无论平时有多忙,一定要多花点时间 陪伴孩子,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告诉他们怎么和不同年龄的人交往。可以趁着周末,约上几个有孩子的家庭,去户外野餐郊游,让孩子们互相分享美食和玩具,学一些简单的社交语言;也可以在孩子过生日的那天,约上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开派对、吃蛋糕、赠送小礼物……让孩子深刻体会到有朋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帮助原本不愿意主动走入集体的孩子,能够有勇气 敞开心扉,去接受各种各样的人们。
对于孩子曾经遭遇过不良体验的情况,家长需要注意情绪的安抚,同时也要教给孩子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该如何应对的方法。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孩子建立自信。我们需要教会孩子遇到别人欺负自己的时候,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遇到和别人发生纠纷的时候,自己怎么独立解决;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要学会遵守规则;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要懂得照顾别人。渐渐地,孩子会发现自己在社交上慢慢地可以独当一面了,自信心油然而生,也更愿意和不同的群体交往相处了。
对于家长平时的教育导向问题,在这里还是建议 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不要用一些可怕的故事或形象去吓唬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主动融入群体、融入社区、融入周围环境。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帮忙买一些家里需要的零碎物品,或者尝试着去邻居家借东西。让孩子在独立融入外界环境的时候,感受到了勇气的力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担心和害怕陌生人了,也不害怕与人打交道了。
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孩子在社交过程中,出现了胆小退缩的表现时,家长注意不要对孩子说 “你是胆小鬼”,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大人评价他胆子太小。这么做,容易不断地强化孩子认同自己就是“胆小”的状态,对他的自我认同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影响孩子的情商发展。即使当下孩子不愿意大胆地融入集体、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家长也要理解此刻孩子的恐惧感和缺乏安全感,要给他慢慢成长和改变的时间,允许和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缺点的事实,按照他们的速度和节奏,循序渐进地给与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 顺利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