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大部分人都说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也知道我不应该生气,但是我控制不住,这其实不是控制不住情绪是被情绪左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人他的情绪用是表现在脸上,开心就各种情绪涌上心头,笑脸相迎,不开心的时候就是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暴躁的情绪。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被情绪左右了。
那么当我们面临情绪波动的时候,如何避免被情绪支配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我们的认知,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也许跟很多人想的不同:情绪的产生,跟引发情绪的对象之间,其实没有直接的联系。
简而言之,你看见一只老虎,本能地觉得「恐惧」,想立刻逃跑,但这种恐惧并不是由「老虎」引起的。它是由你意识中对老虎根深蒂固的印象「老虎是猛兽,会伤害人」引起的。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情绪ABC理论」。
A是指「激发对象」(Activating Event)。它进入我们的认知,激发了我们固有的「信念」(Belief)。这种信念继而引起我们一系列的反应和行动(Consequence)。这才是整个情绪产生的流程。
这种「信念」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内心之中对自己及外界事物的固有认知。
举个栗子:QQ聊天的时候,对方说了一句「呵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句话都意味着嘲讽和不屑,带着负面的色彩,所以很多人会感到不快。但是,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这样想:他(对方)为什么要这样表述?他是不是不知道这个词的特殊含义?他是不是有别的意思?
同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做砸了,有些人会觉得「我怎么又搞砸了,我真是没用」,从而灰心丧气;有些人则会这样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失败?原因出在哪里?是不是事先对这个任务的评估出了问题?」
同样的事情在知乎上也很常见。比如说:你写了一个关于游戏的回答,提到了某款比较小众的游戏,评论里有人留言道「这也能叫游戏?」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直觉可能是「他在嘲讽」,于是自己回应的语气也不客气起来。但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这不是一个反问句,而是一个疑问句,他的意思实际上是「这为什么能叫游戏?」这样一来,你的回复肯定就会温和很多。
这就是面对同样的事情,通过调整我们的认知,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更典型的例子是这样的:面试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这个职位特别看重,往往会异常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脸色苍白,身体也会变得僵硬,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允许我们出错,因此提高了整体的唤醒水平。这时,解除紧张的方式是什么呢?往往不是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要淡定——这样反而会强化「紧张」的信念;最好的方式是告诉自己:「这个职位没什么重要的,就算失败了还有一大堆候选,我来这里面试是看得起你们,就算面试通过了要不要去上班还两说」……诸如此类。甚至可以刻意找出这个职位的缺点,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这样一来,在我们的认知里,它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紧张的情绪也会缓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负面信念」非常常见,而且往往是不合理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当归因」(或曰归因偏差)了——我们会把一些事情,错误地归结于某些原因,尽管这些原因和结果之间很可能并没有因果关系。
比如:
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搞砸了,是不是说明我很蠢?
他为什么对我态度这么差,是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我?
他连这么简单的任务都做不到,是不是因为无能?
诸如此类。
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
这件事情搞砸了,是因为其中有一个非常容易疏忽的陷阱;
他的态度不好,是因为连续熬夜,状态差,心情不佳;
他完不成布置的任务,是因为性格不适合,缺乏经验。
……
但是我们就非常容易把这些事情,都归结到「人」的身上。原因很简单,我们对于「内在」的信息,比如性格、感受、特质、喜好等,远远多于「外在」,所以,我们的大脑经常会高估「内在因素」的重要性,低估「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当你产生小情绪的时候,用你的理性仔细想一下,思考得全面一点,很多时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