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不管是什么妖怪,他只看一眼,就能看出对方的真面目,所以,不管妖怪有多厉害他都能将其收服。
号称“外交人员的楷模”的周恩来,之所以能在外交活动中挥酒自如,就由于他有双“火眼金睛” ,能洞察对方的心灵。
1971年,为打破中美外交中断20年的僵局,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在他们来华前,尼克松总统一行对这次会谈的情景曾多次设想,他们认为中方一定会拍桌子大声叫喊着“打倒美国帝国主义”,让他们滚出东南亚,退出台湾。因此,基辛格一行人心里都很忐忑。
约好在钓鱼台国宾馆会面,在等待周恩来的时候,基辛格他们表现得有点儿手足无措,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打鼓,不知周恩来见到他们以后的态度会是怎么样的,周恩来是否会耻笑他们,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他们的这种设想其实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曾经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的代表,如今到中国访问,为了能重新与中国建交,他们受到中国人民怎样的对待都是应该的。
周恩来一走进会见室,只看了一眼他们的表情,就清楚地知道了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也知道他们为什么紧张。为了化解他们的紧张,周恩来决定先不谈政治。于是,他微笑着握住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二十几年来中美两国高级官员的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自己的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周思来时,周恩来更是出人意料地给其赞美。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广东话也会讲。我都不会讲广东话,你在香港学的吧!”他握着斯迈泽的手说:“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我读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他摇晃着洛德的手说:“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你的妻子是中国人我知道,她还在写小说。她的书我喜欢读,欢迎她回来访问。
几句简单的问候语,让基辛格他们把心放进了肚子里。周恩来为了消除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理,可谓是用心良苦。这种情况也许周恩来早已料到,因此他充分地了解了这些来访人员,也对基辛格的几位随员进行赞美,不是赞美他们政治舞台上的出色表演,而是赞美其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既亲切自然,又大方得体。
周恩来慷慨地赞美这些表面看来与彼此外交使命无关的细节、琐碎之事,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周恩来平易近人的温和态度,一方面让客 人觉得他们会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双方不是进行严肃的政治谈判,而是像和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见面,与他们亲切地话家常,对他们的独到之处大加赞赏;另一方面,“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周恩来通过这些与主题毫无联系的赞美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的友好态度巧妙地传达了出去。这些看似微妙,甚至不易为人觉察的信息却使基辛格一行人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心理转变,气氛由紧张、拘束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为会谈消除了心理屏障。因此, 会谈顺理成章的成功了。周恩来以他的机智敏捷, 在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
在与人交往中,夸夸其谈是不需要的,每句话都要说在点上;要想说到点上,就在于你能否洞悉对方的心灵;是否能抓住对方的心理,需对症下药。要想洞察对方的心灵, 看人时就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要从细节处着手,比如对方的穿着打扮,说话的语气,口头禅等。
观察对方身边的人也可以得出你想要的信息。所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他身边的人品格如何、性格怎样,看他交的是哪一类的朋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甚至还可以看他朋友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从而来推断出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进而大概知道他这个人是什么样的。这样, 在与之交往中,才能把话说到点上,把事做到点上,取得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然而,孙悟空并不是天生的火眼金睛,而是通过烈火炼了几百年才炼成。我们要想拥有一 双火眼 去洞察人的心灵,就要靠平时的积累。在与人交往中集中精力, 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把全身所有的细胞调动起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你有用的信息定要抓住。久而久之, 你也就成了一位善于观察人的人对方的心思你就能轻易看穿,对症下药,从而能非常容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