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过饭的家长应该都了解,或者都亲身经历过,对于那种感觉有深切体验,那种在上千学生中寻不见自己孩子时的无助感;当然,这怪不得家长们,一样的校服校裤似是有着改头换面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变得亲身父母都认不出来。不过要真说是谁的错的话,学生们貌似才是罪魁祸首吧。这么说吧,若是你长得高,能达到“长颈鹿”立鸡群的那种境界的话,父母绝对会一眼看见你;再或者你长得奇丑无比,也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但长得好看就不可以了,因为长得奇丑无比的话除了父母其他人连看都懒得看你一眼,自然不会出现因为相像而找不见孩子的这种情况了;长得好看的话,举个例子,一位父亲或母亲说他(她)的孩子是学生中最好看的,结果不言而喻。除了这种先天的“优势”,能够在行为或穿着上表现得很“艺术”的学生,真的是少之又少。哦,对了,我就读的高中就曾有位猛人,三九天里穿着夏季短袖校服,若是他的父母亲来送饭,第一眼看见他的几率怕是比第一眼看见两米身高的人的几率还大。可就是这既简单成效又可见一斑的方法竟没有多少学生使用,这是令我疑惑的。
为什么要用学生来作为我阐述观点的主人公呢?因为学生的生活简单:去学校,吃饭,睡觉。路边见到的打扑克、下象棋的很少自称其是学生,也很少见到学生逃课去做什么事的。这样看起来,学生确实是比社会上的人简单的多。学生在学校里按部就班的“生活”:上课、下课、上厕所;甚至在校外也是如此,例如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穿校服;一些高考结束后第二天怪母亲没叫自己害得自己迟到的也是这种情况。学校像是一座生产加工厂,给产品套上一样的包装,冠上一样的名字,不同的却是,残次品在学校里是不会被淘汰的,只有卖货给别人的时候才有切实的好差之分,尽管如此,学校还是乐意将残次品拿回去重新加工的。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本就少的可怜的菱角在反复地被打磨中终究变得圆润无比了。
那么,这就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令我疑惑的东西也终于解开一些了:在人人都穿冬季校服甚至裹着棉袄的情况下,穿短袖的你,哪怕是天生体热或耐寒性强于别人什么的,都会被别人定义为委婉点的“不合群的人”,直接一点的话,怕是会被人说成智障。由特殊推广到一般:要是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作业。只有一两个同学没交,哪怕是你有着什么不可抗拒同时影响巨大的原因,你都会被老师、同学们暂定为“不听话的差学生”。
要是这么说的话,没有人“特立独行”是不是情有可原了?我也不知道。
还有一点这里输入不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