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专写经典老电影的村长。
前些天给大伙讲了1923年版的《钟楼怪人》,这是“环球怪物电影”的开山之作。
“环球怪物电影”是指美国环球影业从上世纪20年代起拍摄的一系列怪物恐怖片,包括《吸血鬼》《狼人》《科学怪人》《隐形人》《木乃伊》等等。
村长最近在写这个系列的影评,但因为忙着接活儿挣饭钱,所以更得慢,不过放心,我不会停的。
今天,我要推荐一部“环球怪物电影”的重磅作品:《歌剧魅影》(1925)
19世纪末,巴黎歌剧院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歌剧院里住着一个“幽灵”,他长相恐怖,没有鼻子,常常在歌剧院里神出鬼没,做一些可怕的事。
这天,著名女歌星卡洛塔就要上演她的新歌剧了,可这时,她却收到了一封威胁信。
原来,“幽灵”要她放弃自己的角色,而由另一个女演员克里斯汀出演,如若不从,必遭大祸。
剧院经理希望卡洛塔放弃演出,但卡洛塔的妈妈却一点都不怕,坚决要让女儿去演。
结果演出当天,卡洛塔正在台上卖力地表演,这时剧院的灯光忽然闪烁起来。
接着,巨大的水晶吊灯开始摇摇欲坠,只听“轰”地一声,它掉了下来,吓得观众们四处逃窜,歌剧院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混乱中,那个叫克里斯汀的女演员隐约听到了“幽灵”的呼唤。
她悄悄地潜入了一个房间,并走进一面打开的镜子,然后来到了巴黎歌剧院下方的地窖里。
这座地窖很大,多年前曾是折磨囚犯的刑房,后来它的上方修建了歌剧院,就被人遗忘了。
在那里,克里斯汀终于见到了那个“幽灵”。
他们先走路,后骑马,再乘船,穿越迷宫般的地窖,最终到达了“幽灵”的老巢。
原来,“幽灵”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天生畸形,所以只能躲在歌剧院的地窖里生活。
他常常偷听歌剧院的演出,对那些作品、表演也有自己的见解,而克里斯汀,恰好是他看中的一个好苗子。
于是他付出全部才华去培养克里斯汀,希望她能成功,抢夺卡洛塔的角色的事,也是他做的。
而且渐渐地,他也“爱”上了克里斯汀,并以“主人”的身份控制着她。
可是,克里斯汀对“幽灵”却没有太多好感,甚至想尽快离开他。
而当克里斯汀偶然看到“幽灵”的真相时,她愈发肯定了这个想法。
这天,巴黎一年一度的化装舞会来了,上流社会的人齐聚歌剧院,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舞会上,克里斯汀遇到了一个大帅哥——劳尔。
劳尔是克里斯汀青梅竹马的伙伴,长大后,也一直喜欢着克里斯汀。
克里斯汀正想把自己的困境告诉劳尔,这时,一个身穿红骷髅服的男人突然出现,声称“你们吵到了剧院地下的亡灵”,把舞会搅和了。
克里斯汀觉得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和劳尔去了歌剧院屋顶。
在那里,她向劳尔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请劳尔帮帮自己。
而这一切,都被那个“红骷髅”,也就是“幽灵”看得清清楚楚。
“幽灵”觉得自己被背叛了,悲痛万分,并默默谋划着把克里斯汀据为己有。
这天,克里斯汀正在台上表演,盘算着演完就和劳尔远走高飞。
这时,歌剧院的大灯突然熄灭,现场一片漆黑,而当大灯再次打开,克里斯汀已经被“幽灵”掳走了。
劳尔立马开始寻找克里斯汀的下落,可找来找去都没个头绪。
这时,一个神秘的男子出现在了劳尔的眼前。
他自称是秘密侦探,已经暗中调查歌剧院的“幽灵”很长时间了,并且想趁这次机会,一举把“幽灵”拿下。
于是,侦探和劳尔来到了“幽灵”的秘密房间,并通过镜子门,进入了“幽灵”的地窖。
地窖里空间巨大,且错综复杂,劳尔和侦探小心翼翼地前进,并且遇到了很多离奇的事。
比如,一个自称地狱使者的信使。
许多神秘、巧妙的机关暗门。
最终,两人被困在一间挂着绞绳,且温度不断攀升的密室里。
原来,这间密室是被“幽灵”远程操作的,他决定大开杀戒,除掉一切破坏他幸福的人。
一方面,他不断地升高密室的温度,要烤死侦探和劳尔。
另一方面,当劳尔的哥哥来地窖找劳尔时,他用一根竹竿潜入水底,拽翻了他的船。
危机时刻,幸亏克里斯汀向“幽灵”求情,“幽灵”才决定绕了侦探和劳尔,并且把他们救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可这时,“幽灵”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过去常常搅得歌剧院不得安宁,还杀过人。
而现在,他的老巢给人扒出来了。
愤怒的群众举着火把、铁器冲进地窖,要杀了他。
而他立马抱起克里斯汀,驾着马车逃离了歌剧院。
可最终,还是被愤怒的群众抓住,一顿暴打,扔进了河里。
而男女主人公,也终于幸福快乐地走到了一起。
《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侦探小说家加斯东·鲁勒的同名小说,自1910年出版后,被改编成了音乐剧、电影、漫画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有1986年版音乐剧、1925年版电影和2004年版电影。
1986年版音乐剧,由安德鲁·韦伯作曲,他的妻子莎拉·布莱曼主演。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荡气回肠,自公演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直到今天仍在百老汇上演,可谓长盛不衰。
1925年版电影,则依靠主演朗·钱尼的扮相而让人铭记。
朗·钱尼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大明星,以扮演恐怖、怪诞的角色著称,且极为擅长化妆。
片中,他把透明的粘接材料粘在自己的鼻子上,并用力向后拉,形成了鼻子上翘、骷髅般的可怕造型。
有学者认为,“幽灵”的骷髅脸造型以及戴面具的设计,是受了一战中被毁容的士兵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对战争的恐怖记忆。
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幽灵”的想象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2004版电影中,“幽灵”不再是可怕的怪物,而是风度翩翩的“帅哥”。
这部电影着重刻画了“幽灵”的人性的一面,他拥有非凡的才华、高洁的内心,却因为相貌丑陋而被人遗弃,痛苦不堪。
而女主人公在被他要挟的过程中,也对这个痛苦的灵魂产生了感情。
在经历了万般纠结之后,她才决定离开“幽灵”,回归青梅竹马的怀抱。
此后,很多表现《歌剧魅影》的作品,都抛弃了朗·钱尼的怪物造型,而选用帅气版“幽灵”。
而作品的内容,往往是“幽灵”和克里斯汀缠绵的画面,充满了唯美的虐恋味儿。
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个懂音乐的“怪物”想象成帅哥?
为什么人们要竭尽所能地把女主人公和他凑成一对?
我想是因为,人们始终希望付出爱是有回报的。
也愿意去同情那些全力以赴地去爱的人。
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什么比付出感情却没有回报更让人伤心了。
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捂住自己那点爱的能力,不愿轻易给出,因为一旦给出,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再难回头。
所以,当我们看见“幽灵”向女主人公投入全部的爱,最终换来的却是遗弃和背叛,尽管他杀人放火、反社会,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根筋,其实还是同情他的。
所以,女主人公不爱“幽灵”,我们让她爱。“幽灵”长得不帅,我们把他设计得帅点。女主人公躲着“幽灵”,我们就把他俩缠绵的画面做成经典,让它永远流传。
一切的一切,只为给这个白白付出的傻瓜,一点回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