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君,1948年出生于陕西宝鸡,职业书画家。现为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白鹿原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军旅书画家协会理事、西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一级美术师,理事等职。
张子君先生生于书画世家,幼时善画,跟随其姑父王志光(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秘书,是久负盛名的书法大家)学习书法,打下了坚实的书画基础;早年投身“长安画派”领袖人物张义潜先生门下,继承了先贤大家一脉家学渊源,崇尚读书的人文家风和他曲折离奇的生世,使他的艺术成长充满了挑战和坚持。此间还曾赴山西永乐宫、秦始皇兵马俑地下长廊进行人物壁画创作,作为传承个体,张子君坚持自己的偏爱与选择,追求“自然、淳朴、归真”的艺术风格。
墙皮画,就是在一种特殊的墙皮上作画,风格同壁画别无二致,沿袭了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达到古色古韵的纸上雕塑效果。 我国壁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周时期就有“宫墙之画”的记载,当时文字不发达,民间便将当时的大事,以绘画的形式作于墙壁之上,类似现在的“新闻照片”。
壁画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后世艺人克服它不能移动的弊端,让它从墙上走近寻常百姓之中,成了墙皮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有“移动的莫高窟壁画”的美誉。
一生之中,张子君曾跟随陕西著名书画艺术家张义潜学习壁画绘制。由于绘画功底出色,1992年至1993年间他同著名壁画设计家刘安华共同为秦始皇帝陵地下宫殿模拟展览馆,设计壁画并参与全程绘画制图。
有了壁画的功底,为了学习墙皮画,他不惜自费到西安美术学院进修,还千方百计地寻找散落民间的墙皮画艺人,通过他们的口传心授,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在2008年春天,在传统壁画基础上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幅墙皮画。
之后,他又将凤翔柳林泥塑的部分工艺融入其中,让凤翔墙皮画的质地韧度和画面色彩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如今,凭借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创造手法,农民艺术家张子君的墙皮画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子君说,墙皮画的珍贵不仅仅在于绘画技术的精湛,更在于它独特而又复杂的选料工艺和13道制作流程。据悉,即使创作一幅A4纸大小的作品也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其成品精致、文雅、美不胜收。 选料:凤翔墙皮画的墙皮很讲究,选用黑油混合土、石灰、黑豆汁加明矾(代替猪血)、豆腐、植物胶、上好棉花、香料等八种天然材料。其中黑油混合土有很好的粘性,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发酵,其中的腐蚀质矿物质均匀一致。
一般土是不行的,最起码也要陶土。选用上好棉花是为了增加其强度,防止龟裂;白灰、香料有防止画面霉变的功能,猪血、豆腐能让画面颜色更加圆润鲜活,其真正原理至今仍无人能诠释。墙皮中若不增加这些成分,画面质量要逊色不少。
工艺:原材料加水搅拌成泥,再用木槌砸混精捣,达到适当的粘度和硬度。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三五厘米厚的片状,粘在土墙上让其自然阴干。然后封洗,即用白色封洗土,配植物胶、植物草酸,均匀涂刷3遍。再用细砂打磨,然后再上宣纸,以手工脱裱方法粘结在封洗过的墙皮上并阴干。如此,墙皮就制作好了。作画还要经过上矾、描白、填色、立粉、上金、上板、加绫、包装等工序。
知之深、则爱之切”,张子君先生怀着对艺术的虔诚,加上自身的悟性和勤奋,再加上强烈的道德内省精神,不为名利、不求回报,把艺术之大爱,无私惠泽众生,回报社会,人品画品境界皆臻时,正在中国的人物画的继承和发展上树立自己的丰碑和地位。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改民对张子君艺术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画江山春意,书人物风流”。
时至今日,张子君先生的国画作品相继入编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跨世界华人书画艺术鉴赏大观》、《世界名人精品选集》等多部报刊杂志;并且张子君的作品《满山晴翠园》、《唐代诗意仕女图》在北京国家旅 游中心“水立方”展作品集上被国家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