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写了这篇短文,只是为了对自己的心路做一个简要记录,自然是写的不够明了而难懂,然而作为一个个体的真实体验,或许能给别人提供些许参考,为他人成就善果加点增上缘吧。
一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西游记》第十四回
十五岁时第一次读到这首偈子,即颇为震撼,极喜,数日间反复念诵,心中无他,虽不甚解其义,却似甚解其义。多年来,常无意间念诵之,每次皆欣喜不已。
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
十年前,初次读到这句,就颇觉神妙。常诵之,虽不解其义,却有妙味。两年前,方初解其义——最高实在乃超越语言、超越思维之存在。有此认识颇得“无名特质”说和“二谛论”说之助。
三
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质,它是人、城市、建筑或荒野的生命与精神的根本准则。这种特质客观明确,但却无法命名。
——《建筑的永恒之道》第二章
“生气”、“完整”、“舒适”、“自由”、“准确”、“无我”和“永恒”,这些词可以用来谈论、帮助理解“无名特质”,但它们皆非无名特质,它是无法命名的根本性的客观存在。“雨点落入河中起涟漪”、“中年丈夫雨中骑车接妻子”、“巍峨如墙的山峰”、“春花笑语”、“路边新草”、“含苞欲放的枝头叶蕾”、“春光下的人工灌溉”、“满树的百花争奇”、“清晨的无限春绿”、“花满京城”、“满树的花香流逸”……这是三年前的春天我强烈体验到的“无名特质”。
四
非色非空非不空
——《中国哲学简史》“二谛论”
色是虚幻,空亦虚幻,不空仍乃虚幻。何者真实?何谓真谛?非色非空非不空也。不可说不可说也。
五
美妙至极的感觉
当我和灵魂同行
欢乐地跳跃
在我身体之内
我知道
那是生命之气
是灵气
荡起
会心的一笑
——我的顿悟
三年前,一位很熟的同学因为骨癌突然去世,给我很大震动,开始思索生命的问题。一年后,一次持续很久的重感冒中,在一个午夜的似睡非睡中,突然一种强烈的体验顺着这些句子流入我的心田,以后数天我都沉浸在这种对生命的顿悟所带来的深刻体验中。
六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此明了,如此透彻,甚深经典,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