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订婚。”
“我也没有男朋友”
一段民国时期的世纪佳缘开始了。
首先不得不佩服杨先生的文笔,书中并没有用到华丽的辞藻,皆是平凡的语言,但是读了之后就让人停不下来,仿佛走进了她们的世界,她们伤心,我也伤心,她们快乐,我亦快乐。
《我们仨》中,杨绛回忆了她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爱。
婚姻应该是两情相悦的产物,不应看中物质条件。而完美的婚姻又应该是精神世界的对等,杨绛和钱钟书都有才气、喜欢读书,有共同的爱好和语言。
婚姻中不应该对对方有任何要求与期盼,而是二者共同经营,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杨绛和钱钟书在牛津读书时,从老金家搬到达蕾出租的房子时,杨绛并不会做饭,于是两个人一起学习如何做饭,并且钱钟书一直在为杨绛做早饭。
婚姻应该要包容。两个人的生活习惯定不会完全一样,这时就要懂得互相接纳。钱钟书是早睡早起,而杨绛一直是晚睡晚起。钱钟书喜欢把毛巾随手一搭,而杨绛喜欢折叠整齐。他们并未要求做出改变,而是彼此接纳。
爱是理解。杨绛知道钱钟书的家庭关系,能真正理解钱钟书的不易,从小缺少慈母,以致对后期性格产生了影响。杨绛知道钱钟书是淡泊名利的,所以会对一些错误评价钱钟书的言语打抱不平。杨绛真的是完完全全站在钱钟书的角度上理解他,爱他,知道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何会这么做。每每读到这样的情节时总是很感动。
爱是付出。杨绛放弃自己的学业,跟随钱钟书在国外生活。抗日战争期间,有段时间钱钟书失业了,即使生活很艰苦,杨绛没有半分责备,而且努力工作补贴家用。
“从此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幸福的生活就是一家生活在一起,彼此了解对方,彼此分享喜悦,一起做喜欢的事。杨绛和钱钟书一直到晚年才有固定的住所,之前可是一直在租房、寄宿。他们并未有任何不满,而是一直在坚持读书、创作。只要能读书,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