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寒冬来临了。尽管生于斯长于斯,但那彻骨的寒始终是心底的不愿。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东北人,永远挣扎在排斥和适应冬日寒冷的路上。
开车行驶在夜幕降临时。空气中轻荡着微雪,路灯与车灯交织成的光亮,适度地驱赶了寒夜的冷寂,平添了几许生动,给雪花也镀上一抹温柔。
在这样的时刻,总有一个画面浮现于脑海。它呈现的时候,内心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女儿读高中时走读,我会按时在晚自习后接她回家。
冬天接送孩子才真正诠释什么是“早出晚归”。尽管只是9点钟,但路上早已没有行人的身影,偶尔有几辆车驶过,也是光影匆匆。
是啊,在这样的寒夜里,谁不盼着赶紧回到温暖的家,端起一杯热茶,和家人聊聊热乎的话,看看喜欢的电视剧。在室内暖气的呵护下,薄衣短衫,轻松惬意得很!
当车拐上大道时,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人影。他伫立在一侧的路中央,手里拿着说不上来是什么的工具,一点点地敲击着路面,不间断地发出了沉闷而又结实的声响。
他在清理积雪。在寒冷的夜晚,在大家都休息了的时刻。
我所在的是一座英雄城市,更是一座文明城与卫生城。其中最让市民感到舒心和释然的是积雪清理的及时。无论多大的雪,第二天是必要清理干净的。因此,在下大雪的夜晚,铲雪车整夜劳作,而环卫工人更是全家总动员,只为了给全市人民提供一个安全、可行的道路。
酣梦是不属于他们的,他们的期待在黎明时每条街道的整洁上。温暖是不属于他们的,他们的岗位在迎战风雪严寒的第一线。
即便偶有残雪遗留,他们就是这样在万家灯火时,一点点地用手中的工具敲击、清扫干净,而把自己丢在了寒冷与孤寂的夜光中。
之所以说不清内心的滋味,是因为复杂的情感。必然是要感谢和感恩的,这不肖说,但内心又为什么有几分同情呢?我该同情吗?
他们是靠努力和汗水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他们虽辛苦但内心坦然。他们找到了在这个社会的位置,守住了自己的职责,且一丝不苟,这又成全了他们的尊严。一群有价值又尊严的人,为什么需要别人的同情呢?!
同情心泛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里固然有善良,但更多的是干扰性的自以为是。
每谈到职业的坚守,我总会想起《野性的呼唤》中的情节。那些雪撬犬们即使受伤、生病,爬也要爬到自己的岗位。因为,它们知道失去了岗位,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尊严,便会被抛弃。
有尊严和有价值的人也是在岗位中获得成全的。岗位有高低贵贱吗?应该没有吧。能让人区分出高低贵贱的,一定是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责任感及其所衍生出的一切。
如果说寒冷是我不愿的,但寒冷中,行驶在路上时,我总是内心温情满满,因为在别人的劳动中,我得到了真实的不可或缺的呵护!
(写于2019年12月28日,写到此,唱出了心中的歌《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