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饭,有人敲门,我有点好奇地往门口看,听到问“家里是不是有小孩子?老是有推椅子的声音,很刺耳。”听到这里我就知道是楼下的人上来投诉了!这时开门的人已经进来,而楼下的人还在门口,所以我主动走过去跟她交涉。
我跟她说,现在孩子们坐在房间地上玩的,没有推椅子哦(房间里也没有椅子),她继而说昨天晚上十一点多推椅子,很大声,在一边吃饭的老人说,“我们九点就睡了,没推椅子啊!”老人跟孩子确实八九点就睡了,所以我也跟着附和,还问她是不是02房的,以防找错对象,她说她就是楼下02房的,然后在我的疑惑、她的反复诉述中结束了对话。
其实我应该说声抱歉,并表示以后会注意一点,没说是因为我不住这屋,昨晚我也不在,而大家都表示昨晚九点就睡了!但是人家不会无缘无故来投诉,事出必有因,哪怕是误会,也应该持“有也改之,无则加勉”。
对楼下的感到愧疚的同时,耳边有一个反复念叨的声音让我极为反感。在两老反思昨晚是什么行为弄出动静时,小叔子说“不用理她的”,在我诉说完以前自己被楼上噪音骚扰得几近精神衰弱进而表示平时要注意时,他也说“不用理她的”,似乎在一切跟这有关的讨论进行时,小叔子能发表的观点就这一句了。后来,证实了噪音是来自昨晚推大床找遥控器时发出的,他的观点依然是“不用理她”。
为了表示不认同,我甚至都明白指出,对别人这种善意的提醒不能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平时也要多注意一点,如果被骚扰的是自己,那就没办法说得这么轻松了。但是,当我进去厨房洗碗的时候,我还反复听到小叔说这句话,不知道是因为曾经自己深受其害,所以比较能跟楼下的感同身受,还是仅仅因为我反感这种态度,我觉得这种“无视别人的声音”的行为是没有素质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在我如此明确指出的情况下,还反复这么说,这也是对我这嫂子的一种“忽视”。老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也知道反思,你一个进过大学堂的人反倒不如他们,实在不应该。
当时,他提到朋友家被别人“误伤”,投诉的人找错对象还凶巴巴,吓到了老人,所以后来老人的几个儿子上去骂了人家,但是这事跟眼下的事怎么能相提并论?楼下的没有找错对象,而且态度很好,还跟正吃饭的老人打招呼。所以,我实在想不到他的“不用理她”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记得刚进入这个家庭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不吃肉,饭量也不大,人长得很瘦,个也不高,所以我提议平时买点牛奶给她喝,营养跟不上不行。老公听了我的话,反应有点大,说什么是她自己不吃的,又不是不给她吃,哪有那么多要求,当时有点愕然。过后老公跟我说:“以后不要在两老面前说这样的话,两老带几个孩子不容易,你这么说好像说两老对孩子不好一样。”确实自己有点欠考虑,这话不应该跟两老说,应该跟孩子父母说。所以我在想,这“不用理她”是不是也是出于这种用心呢?为了让老人舒心,不给他们增加心理负担,说“不用理她”只是宽慰老人。考虑到这一点,我没有再说什么,不然的话,我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跟老人和小孩普及一下:平时注意轻手轻脚,尤其是在别人休息的时间,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以免影响邻居,这是处理好邻里关系特别重要的一条。毕竟城里不同乡下,城里要讲究得多,要适应这种生活就要做出一些改变。
我发现,我跟老公两家的家庭氛围是很不一样的,我跟妈妈是像朋友一样什么都说,从来不用考虑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不用顾虑“不好的消息”说了会让父母担心。但是老公刚好相反,能不说就不说,甚至自己住院了也不说,能自己解决的尽量不要让两老操心,而我但凡有点不舒服就要跟妈妈说,一是求原因,二是问吃什么药,在我眼里,我妈就是万能的。有心事不一定跟朋友说,但一定跟妈妈说。
所以在婆家,我不敢太管事,尤其是在我不懂得他们家的处事规则之前。但是,我也要保护自己的原则,有些事我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比如今天这件事,我坚决反对“不用理她”这种态度,所以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包括以后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依然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为了让老人宽心而让错误的教育理念作用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