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磊死后,冯晓琴几乎是没有过反思的。
不仅没有过反思,她还不惜索赔一块钱也要状告楼下放玻璃的邻居,目的就是让他们当庭道歉,以此告诉顾家她对丈夫的死在法律上是没有责任的。
接下来,她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继续照顾着公公和奶奶,继续接送孩子上课外班,因为这些以前丈夫也从不插手,有他没他都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有那么一个瞬间,冯晓琴对以前逼迫顾磊学习这件事,是有那么一点儿“反思”的。可正是那一点点“反思”,恰恰看出了她对夫妻之情的凉薄。
冯晓琴的“反思”。
冯晓琴的弟弟冯大年,一直想要来上海。原本冯晓琴也没觉得有什么,当初她离开家时也跟现在弟弟的年龄差不多,来便来了。
可是顾磊出事后,冯晓琴的想法变了,当弟弟再给她发信息说“在老家待着没劲”时,她让他再等等。
那段日子冯晓琴把她这前前后后的经历都捋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东风靠不住,风向总有变的一天。顾磊死的那日便是。是她运气好,倘非遇见顾士宏这样的厚道人,换个不管不顾的,扫地出门或是打打骂骂,她也只有自认倒霉。
这个时候她回忆起了逼迫顾磊学习的那段日子,自然而然有了这样的反思——觉得当时的自己真是有些傻。
她为什么会觉得当时的自己傻?不是因为她逼迫顾磊学习,才导致了她跟顾磊的矛盾,从而产生了那样的意外,而是因为“东风靠不住,风向总有变的一天。”
你看,冯晓琴这难得一次的反思,反思出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她从来没有觉得,顾磊的死跟她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让她有一丝一毫的愧疚,而只是反思出她不该总想着依靠顾磊,因为靠不住。这个女人,真的是凉薄透了!
冯晓琴为什么要嫁给顾磊?
俗语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冯晓琴对于顾磊的离去,固然有伤痛,可那些伤痛,更多的是在叹自己的命运不济,而不是对顾磊的哀悼和留恋。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女人的心肠如此坚硬又如此凉薄呢?
这就不得不从他们婚姻的最初开始谈起了。
在电视剧中,冯晓琴称展翔为她和顾磊的媒人,是因为当初的的确确是展翔帮他们两个人牵线的。那个时候的冯晓琴年轻漂亮,顾磊比她大了七八岁,展翔介绍他们相识,一见面顾磊便对冯晓琴一见钟情了。
而在原著当中,顾磊是腿脚不太好的,虽然跟冯晓琴第一次见面时他尽量隐藏了自己的这个缺陷,但见面次数多了,冯晓琴总是能够发现的。另外顾磊样貌上也比冯晓琴差了一大截,可即便是这样,冯晓琴还是嫁了。
冯晓琴嫁给顾磊,不是因为她真的爱上了顾磊,也不是因为她认可了顾磊的人品或能力,而只是因为顾磊是她的机会,是她能够留在上海并站稳脚跟的机会。
其实如果不是顾磊,换了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实现她的目的,对她来说都一样。当然,她也希望在实现目的的同时这个男人的条件能更好一些,可毕竟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她抓住了顾磊这个机会,便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就是冯晓琴的婚姻,自始至终,她考虑的都不是爱情,她只是在为自己做打算,包括她在顾家对上上下下的那些照顾,也是她套牢顾磊的一种方式而已。
冯晓琴的凉薄,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看《心居》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像冯晓琴这样过日子,得有多累?
寻常人家的婚姻,其实也是少不了为自己打算的,但是很少有人像冯晓琴这样,从始算计到终。
她从选择顾磊开始,就是为了抓住留在上海的机会,当机会抓住了,她又想要自己的房子,想把弟弟妹妹都接到自己家里,还想着老公能够出人头地。
当老公没了,她又想着怎样能够让婆家觉得她没有责任,怎样能够在顾家继续生活下去。她自始至终,都是在汲汲营营地为自己做打算,从没有过真情实意。
这样的婚姻,该有多么可悲和可怕?
事实上,如果冯晓琴不是这么精于算计,而是真心对待顾磊,在婚姻中投入真感情,顾家未必会这么防着她,顾磊也未必不会跟她一条心。那样她的日子其实会比现在好过许多。
可是冯晓琴为什么想不到这一点呢?那是因为她只是把嫁人当成一个机会,她太想抓住这个“机会”了,从而顾不上考虑怎么样经营婚姻,只想着如何用手段套牢这个男人。
这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婚姻,可以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不能太过功利。
你在选择一场婚姻的时候,要去考虑这个人到底靠不靠谱,是不是适合你,你们在一起能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你不能想着把自己的余生全都寄托在他身上,那样,你迟早会失望。
你也可以在婚姻中有一定的筹谋盘算,更爱自己一点,学会保护自己,这些都是必须的,但你不能自始至终全都在筹谋盘算,那样,你的婚姻也注定会是一场悲剧。
但愿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冯晓琴,能够真的有所反思和改变吧。
作者简介:相见相思,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专注于情感领域的文章创作以及情感问题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