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流行一个词语叫做“佛系”,我认为这是一个中性词,虽不刻意去争取,但也不会低沉落寞,已然一副悠然自在的样子。但最近感觉“丧”这个词越发的替代“佛系”成为现如今一种生活众生相了。可问题是日子又不是真的“丧”,衣食无忧绝对可以,假如衣食无忧都是问题,估计连丧的时间都没有。
我不鼓吹什么鸡血理论,睁开眼就元气满满,屁啦,又不是机器,都会累的好吗?
但我坚决认同在对待生活态度方面是分积极与消极的。
一个消极的人和一个积极的人同时在沙漠里迷路了,两天没有进过一滴水了。突然,在不远处看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
消极的人说:擦!怎么才半瓶水。
积极的人说:哇!还有半瓶水。
“丧”偏向于消极。
有一个认识特别早的朋友,经常找我来吐槽,总是说一些特别负能量的话,俨然一副不能再丧的模样,每次试图去积极的引导她,她仍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让她做点事情积极改变一下,总是说出一些特别歪理的句子:“谁说我不会乐器?我退堂鼓打的可好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和后天的。”一来二去的,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今天看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所谓的朋友竟然容不下我的几句唠叨,也好,离开的都不是真正的朋友”。她太负能了,可能又被朋友删除了。其实我也想删除来着,但认识时间太长了,下不了手。
“丧”可能是一种深知自己生活问题之所在,却懒得去改变的状态。二、三十岁一副大好时光的样子,恋爱不想谈,工作不想做,熬夜刷剧,从不锻炼,俨然一副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丧”不是对生活无能为力的表现,而是一种麻痹自己的逃避。
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可以,不要总是自我怀疑,想做什么了,就赶紧去做,不要瞻前顾后想太多,因为一旦想太多,大多数就被自我否决了。一次两次的否决还可以,但一旦成为习惯,就是扼杀了自己可渴求,树立了自我否定和怀疑的壁垒,不丧不行了。
现如今依旧是一个特别“热血”的人,总是激情满满,但这种状态总被人觉得偏执,还总是被他人怀疑如此这般有何意义,同时夹杂着些许冷嘲热讽。当然,伴随着激情,经常做一些世俗评价标准中所谓“冲动、出格”的事儿。还屡屡被恪守“中庸之道”的父亲暗示说要低调做人,别老是出头,因为“出头的椽子最先烂”。
我们拥有的热情自我怀疑是否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我们的冲动自我怀疑是否符合常理;
我们打破常规自我怀疑是否能得到改变;
我们决定为内心而活自我怀疑太过于自私;
自己锋芒毕露自我怀疑枪打出头鸟,万事孤注一掷,不顾一切的坚持自我更是怀疑可能没有生活退路。
这种自我怀疑,否定了自己,掐住了积极的喉咙,更是蒙蔽了自己内心的梦想。
坚持梦想或向现实妥协,反映了人类对待生活的两种态度,坚持梦想是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还有所期待,向现实妥协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它会影响自身潜在力量的发挥。妥协是自我暗示警告你不值得拥有那些愿望(虽然这种愿望渴求很强烈),你应该选择随波逐流的生活(因为这样精神压力小一点),总是自我催眠“理智”的告诉自己,向符合世俗生活的要求妥协,因为理性的人比感性的人遭受的痛苦会更少,还经常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忍一忍,将就一下,差不多得了。
别他妈逗了。好吗!!!!!
终节:
丧或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逃避,或是太过于自我的怀疑了。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去逃避,别人帮不了你,
而后者呢。
人生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答案,更没有什么正确的路可以遵循。但有一条曲径通幽之道只有你自己知道怎么走,你问问自己,依旧会记得通往内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