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链接力的课程可能跟自己关系不大,想不到哪里都可以学习。幸亏我是个认真的孩子,没有被“我以为的”再一次框住。
没接触过熵增概念的话,这个标题可能有点不好理解,但是我也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来替代,所以容我先解释一下。在混沌大学曾学到组织熵增,讲到熵增定律,即:一个封闭环境,任何事物必然从有序到无序,直至死亡。王东岳说:“任何商业组织,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变得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死亡。”组织如何反熵增?混沌给出了3个处方:开放、非平衡、耗散。简单解释一下,开放即对外开放,不能封闭自己;非平衡指组织要保持竞争,比如内部淘汰、华为的红蓝军竞争;耗散,指财富要花在人才、技术等上面。
组织需要反熵增,其实个人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包括我们的身体、头脑,所以也需要反熵增。比如我工作多年,经常公司家里两点一线,工作、经济压力变小,相对比较稳定,慢慢感觉到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少,成长变缓。这个阶段很容易进入混吃等死、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状态,然后个人的熵增就开始了。村上春树有段话非常贴近我内心的感受,总会时不时在我脑海中冒出来:“对于从事我这种职业的人来说,尽管有程度上的差异,这却是无法绕道回避的必经之路。这种孤绝之感会像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溶化。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保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歇地损伤心灵的内壁。这种危险,我们大概有所体味,心知肚明。唯其如此,我才必须不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说是刻意而为,不如说是凭着直觉行事。”
格格讲到链接的各种方式,比如参加活动、付费学习小组、感谢别人、约饭/咖啡,就是开放+耗散。通过链接,不仅可以与外界建立联系,搭建个人的成长支持系统,让自己更幸福;同时也是个人把个人的精力、财富耗散在这上面。而持续输出、跟牛人学习等,也会让我们打破自己的平衡,跳出舒适区,继续成长和前行。
最后总结一下,链接就是个人反熵增的一个好方法。我觉得自己可以践行的是:持续输出,感恩就行动,主动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