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没有加班,到点准时撤退,因为约了俩大学同学一块吃饭。
老铁们小聚,特意约在学校旁边那家面馆,大学时我们经常去,因为三点原因:
1. 味道正宗的重庆小面。
2. 味道正宗的重庆辣妹子老板娘。
3. 便宜。
以上三点原因,导致了这家馆子生意火爆。店内空间狭窄,每次一到饭点,就像春运期间的火车站,老板娘手忙脚乱,给这个桌子送菜单,给那个桌子点菜,还得留心收钱,累得不行还停不下来。
话说今天晚上,情况大不一样。
一进门,依旧是人多得满满当当,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闲的桌子坐下来,奇怪了啊,过了5分钟居然还没人搭理我们仨,刚准备开口叫老板娘,突然注意到桌子角上有一个大的二维码,旁边写着:“别害羞,想吃面,快扫我”。
用微信扫码后,弹出来一个精致的点菜小程序,自主下单,自主付款。
小程序是腾讯在今年发力推进的一款产品,适合于很多线下场景,把重复的人工操作搬到线上,用户自己一扫码就快速搞定了。
开发起来比APP简单,已经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做代包设计。
你看厉害吧,一个没啥文化的老板娘,居然能用小程序把商业模式玩得这么溜。
5分钟后,热情洋溢的老板娘端着热腾腾的小面,过来啦。
【02】
有朋友在后台问我,现在工作稳定安逸,收入少点,想多挣一些,但是又不敢离开,咋整啊?
分享身边的两个案例吧。
老家的邻居有一个王哥,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工作,这两年行业形势不好,他今年35岁,又不敢辞职转行,毕竟有老婆有孩子的得养活,问我有啥办法没。
我问王哥,买股票吗?他说,没有。
我又问他,往银行里存钱么?他说,一个月存个1000块吧。
我提了一个建议,从存银行的1000块钱里分出来500,换成买互联网行业大公司的股票。
为啥这么干呢?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冲。
人在传统行业继续积累工作经验,也购买一些新兴行业领头羊公司的股票。如果新兴行业变好了,股票会赚钱;如果传统行业复苏,你的身价会继续增长,那就能赚更多的工资。
再过十年,没准王哥给儿子上大学的钱就攒够了。
【03】
还有一个例子,在老家有一个理发店,老板叫四哥,是东北人,说话办事儿很爽快,我跟老妈一直去他家剪头发。
去年国庆节放假,我回家看望爸妈,顺便再去四哥店里剪发。
四哥听说我在互联网工作,问我这个微信上该怎么整,他说自己加了很多顾客的微信,平常在朋友圈里发美发护肤品的打折广告,不知道咋的,没几个顾客搭理他。
我仔细地看了一下他的朋友圈,确实是有点问题,要么是韩国进口发膜八折优惠,要么就是周末大酬宾老顾客打九折...
这样的广告在朋友圈里面很泛滥,其实没什么好效果,用户看到只会觉得不可信,这家店是不是快黄了啊...
我给四哥提了点建议:
1. 不发商品的打折广告,只发顾客整完头发后的美拍。
2. 发自己的专业建议,比如上班前怎么快速打理头发,洗完头发怎么养护等。
3. 每天2条别整太多,中午1点,晚上7点,各发一条。
今年过年再回家的时候,四哥的家里人从东北邮寄过来一些特产,四哥特意给我家送来一袋大米、两袋野生木耳。
他跟我说,按着我的建议认真地整了半年,慢慢开始有顾客主动问他该怎么保养头发,还有朋友看到其他客人的美拍,问四哥这个发型适不适合自己,四哥的生意比半年前红火了不少,自个儿也收获了价值感。
【04】
转行是有风险,跳槽需要谨慎,但要是想明白了,该转行的还得果断点,别怕耽误事儿。
我自己是从石油行业的现场工程师,跳槽到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经理。
(我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在3个月时间内,转行互联网产品经理》,详情点文末链接)
有朋友问我,我该看点什么书?或者我该报名学习什么课程?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误区,知识付费现在很火,很多朋友也想转行互联网,买了好多个课程,每天下班回家听课,记笔记。
几个月坚持下来,感觉学到了不少知识点,好一点的还能给朋友说道说道,但是生活还是那个卵样。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学习其实是包含两件事儿:学知识和实践。
牛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学知识只贡献了20%,实践得来的经验占到80%。
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得立马行动起来,遇到问题再快速学习,不断地迭代升级。
现在行业内牛逼的大神,像张小龙、俞军,他们当年也没有什么书或者课程的,靠的就是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里面总结出经验。
不敢说给什么建议,但是如果真的想有所改变,那就立马去行动。
别害怕,你认真地努力做好,没人有资格笑话你。
End.
如果对你有用,点个赞,加个关注。
么么哒。
文中提到的文章: